中国典型城市汽车出行模式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ch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出行是实现城市活动的关键纽带,其效率决定了城市的整体运转效率。城市交通系统的建立本质上是满足人类社会移动出行的需求,但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复杂化以及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移动出行愈发依赖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同时,当前中国大型城市正经历着曾经困恼许多国际大都市的交通低效和道路拥堵问题,这些城市无一例外都需要确立适应自身城市特点的主要交通工具,尤其是明确定位汽车在其中承担的作用。本研究通过量化分析中国典型城市交通出行特点,探讨不同特点城市的道路效率和汽车出行模式的差异,并结合各类城市的发展规律预测汽车出行的演变。首先,从外部环境和交通工具两大维度对城市画像,建立一二级指标体系来表征九座典型中国大型城市的整体出行情况。对一级指标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四种城市类型,分别是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相对成熟的超大城市”;以深圳、杭州、成都为代表的“道路出行突出城市”;以武汉、南京为代表的“出行需求较低城市”;以重庆为代表的“出行情况特殊城市”,并就各城市交通出行的共性及个性特点展开具体分析。其次,鉴于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的差异导致了对应汽车出行模式的不同,对影响城市汽车出行模式的要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汽车保有量指标对道路拥堵系数、汽车出行占比、汽车出行距离均起到了较大影响;人口面积指标对汽车出行距离、道路拥堵系数影响均排在首位;轨道交通指标对汽车出行占比会造成明显替代。第三,在回归结果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城市类型的发展规律,将未来划分为2020年前、2021~2025年、2026~2030年三个阶段,建立汽车出行演变的动态参数模型框架,判断基准假设情景下汽车使用如何变化。结果发现这些城市的汽车承载能力正逐步接近或已经达到饱和,即便是当前道路效率较高的城市,持续快速增加汽车保有量会导致拥堵恶化,而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能一定程度缓解甚至降低拥堵。最后,针对未来演变的不确定性,并结合可能尝试的管理举措,推导不同情景下城市道路拥堵的演变结果。由此建议应该客观看待汽车在城市出行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交通工具的相互关系,结合不同城市的特点尽可能优化组合并提升出行方式的效率。
其他文献
构建“和谐福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海洋是福建的一大特色,构建“和谐福建”离不开海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海洋福建”,实现人与海洋和谐相处。
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事件一直以来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综合实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加上近年来我国政策的因势利导,我
我国的民事上诉程序、再审程序已经初具规模,但在实务操作中遇到不少问题,近十年上诉率与再审率居高不下并有增长趋势,附带上诉制度的缺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国现已具备附带上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因其具有高热效率和低排放的潜力,有关它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柴油喷油策略对柴油/天然
以氢化钠为活性剂、马来酸酐为改性剂,通过负离子反应对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进行官能化改性制备了官能化HVBR(FHVBR)。考察了FHVBR与丁腈橡胶(NBR)共混的质量比对FHVB
在分析半经典模型和量子模型的基础上,得到包括量子效应和多晶硅耗尽效应的栅氧厚度提取模型.栅介质厚度模拟结果和椭偏仪所测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随着人类对天然虾青素需求的不断扩大,红发夫酵母(Xanthophyllomyces dendrorhous)以其易于培养的优点被选为当前虾青素生产极具潜力的微生物.实验主要从氮源调控人手,阐明虾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