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射治疗分割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影响的比较性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辅助性放射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已证实辅助放疗不仅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也可以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并且降低复发和死亡的风险。在乳腺癌的放疗分割模式中,除了最为人们熟知的50Gy/25F这一常规分割方式外,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还有大分割放疗模式。一项大型的临床试验数据证实,在放射治疗结束10年之后,分别接受常规分割放射治疗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在局部复发风险及总生存期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尽管目前已有研究分别就常规分割模式放射治疗和大分割模式分割放疗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这两种不同分割模式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的比较性分析仍然较少。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的放射治疗分割模式,即常规分割模式与大分割模式对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名于2015年至2016年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疗科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分别30人。其中一组接受常规分割模式的放射治疗,即50 Gy/25F,另一组患者则接受大分割放射治疗,即40.3 Gy/13F。分别在患者接受放射治疗之前(T0)、放射治疗结束后第一天(T1)以及放射治疗结束后6个月(T2)这三个时间点记录每一位患者的淋巴细胞总数及其T细胞、B细胞、NK细胞所占的百分数。结果:两个组的患者在放射治疗结束(T1)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降低(大分割模式治疗组 TO vs.T1 1570.6 ± 243.9 vs.940.6 ± 141.8,**p<0.01;常规分割模式治疗组 T0 vs.T1 1620.5 ± 280.2 vs.948.5 ± 274.6,**p<0.01)。但在放疗结束6个月时(T2),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技术均恢复到了放疗前(TO)的基线水平,不同的是,大分割放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常规放疗组(大分割放疗组 vs.常规分割放疗组 1725.6 ±225.6 vs.1657.5 ±242.4,*p<0.05)。另外,T 细胞、B细胞以及NK细胞的比例在这两种不同的放疗分割模式放疗中也有所不同。结论:不同的放射治疗分割模式对机体免疫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将引导我们探索与肿瘤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时的最佳放射治疗模式。
其他文献
临床带教属于儿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是实习医院的临床带教管理制度不健全,医师带教热情不强,现有带教方式落后,医学实习生学习积极
为实现机床对零件STEP-NC的可制造性评价,通过分析数控制造系统的资源信息,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建立基于EXPRESS-G的通用数控机床系统资源信息模型,根据建立的机床资源
利用磁流变液体的可控特性,基于传统单线圈磁流变阀结构,设计一种外侧圆环阻尼间隙双线圈磁流变阀。采用Maxwell电磁场仿真软件对外侧圆环阻尼间隙双线圈磁流变阀进行了磁场
鼻部肿瘤疾病需要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锻炼医学生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该院鼻部肿瘤疾病案例教学法临床带教的主要方法是带教老师在课前
<正>随着国内大交通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期,BIM技术在大交通领域的深化应用也迎来了机遇期。同时,不断更新迭代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与BIM的融合创新应用也
根据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和风琴管形空化喷嘴内流场的特点,基于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对不同结构的风琴管形空化喷嘴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各个风琴管形空化喷嘴
现代材料制备技术课程是四年制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与传统的现代材料制备技术教学比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对
系统分析诊断方法在消除碘缺乏病项目中的运用唐根富,丁宏(安徽医科大学合肥230032)王洁,吴敬(卫生部地病司北京100082)1993年9月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在完
该文根据本院校的实际,对化学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案,并在有机化学和基础化学实验课中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时对设置的实验组和
<正>大豆磷脂是大豆中各种磷酸甘油脂及其衍生物的混合物。实验表明,大豆磷脂具有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抗氧化、降血脂、调控脂肪代谢提高家禽的采食量等作用。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