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钢桁架梁构件非线性模拟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v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钢框架结构体系主要依靠梁柱等主体结构构件的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震后结构将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这使得结构难于修复甚至拆除重建,最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具有自复位能力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提出,为控制结构残余变形、快速恢复结构使用功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复位钢桁架梁构件抗震设计思路,该构件能够有效减轻结构残余变形,且解决了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节点楼板需要特殊处理等难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有限元程序Open Sees对该构件进行了非线性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单调荷载作用下,模拟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值十分吻合,从而证明了该非线性模拟模型的有效性;相对于蝶形软钢阻尼器,采用防屈曲消能杆作为自复位钢桁架梁的阻尼器具有更饱满的滞回曲线和更好的耗能特性;相对于空腹式延性钢桁架梁,自复位钢桁架梁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和更小的残余变形。同时,本文对自复位钢桁架梁构件进行了参数分析,考察的结构参数包括预应力筋面积、预应力筋初始应力、SC参数、阻尼器弹性轴向刚度。研究结果表明:①预应力筋面积的增加可提高自复位钢桁架梁的承载能力,但过大的预应力筋面积会造成桁架杆件的过早屈服,影响复位能力;②预应力筋初始应力过小,则预应力筋无法提供足够的恢复力,而预应力筋初始应力过大会造成预应力筋过早屈服,从而影响结构使用安全,预应力筋初始应力控制在极限应力的40%左右较为合适;③随着SC参数的增大,自复位钢桁架梁的承载能力减小,耗能性能降低,残余变形减小,SC的取值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④随着阻尼器弹性轴向刚度的增大,滞回曲线的卸载刚度增大,滞回曲线更加饱满,耗能性能越好。通过合理的参数设计,在层间位移角达到4%的情况下,各桁架杆件和框架柱均保持弹性状态,防屈曲消能杆进入塑性状态以耗散能量,地震作用后,钢桁架梁在预应力筋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仅对受损防屈曲消能杆进行替换便可恢复至无损状态。
其他文献
可靠度是随机结构系统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结构设计和性能评估的基石。现行的可靠度分析方法主要以概率信息完全系统为对象,对于概率信息不完全系统的可靠度研究相对偏少
随着斜拉桥规模的不断扩大,密边跨体系混合梁斜拉桥的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对这种斜拉桥的动力特性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本文的目的是要研究混合梁斜拉桥在不同混凝土主梁-钢主
组装式货架的主要构件是开孔冷弯薄壁立柱以及箱形的横梁,横梁通过梁端焊接的柱卡插入立柱孔中,形成半刚性的节点连接。开孔立柱和半刚性梁-柱连接节点很难按照规范进行理论分
雷暴冲击风为雷暴天气中下沉气流猛烈冲击地面并扩散而引起近地面短时强风的灾害现象,对建筑结构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目前,雷暴冲击风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平地地形下稳态冲击
随着高校建设的飞速发展,高校的规划和管理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立校园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总结了校园地理信息系
本文利用有限元程序ABAQUS 6.5-1对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首先计算三个平面结构在顶层水平位移作用下的结构反应,把混合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中国能源利用的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从原有的煤、石油取
直接剪切型锚栓钢板加固系统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加固效果显著,能够大幅度提高加固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和刚度,增强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抗剥离性能,有效延缓裂缝的开展并显
近年来,随着建筑向超高层,大跨以及复杂结构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成为了研究热门。施工、设计缺陷以及外界不可抗力因素会引发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损伤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因为其易于建造、空间布置灵活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板柱结构的一个特点是板直接支撑在柱上,节点附近受力复杂,易于发生冲切破坏,引起了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