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居民小汽车拥有量呈现递增趋势,由城市内部交通堵塞导致的出行难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公交的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求,也是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条件,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和规模的巨大,轨道交通的线路呈现固定性的布局结构,具有刚性布局特征;地面的公交线网呈现弹性布局特点,所以其可调性相对较大。因而,轨道交通与接运公交网络的一体化衔接要以轨道交通线路为基本骨架,并基于轨道交通来对常规公交网络的衔接进行优化。整体的公交系统的衔接组织要强调自上而下的疏散以及自下而上的汇集。伴随着轨道交通的骨干功能地位的确立,常规地面的公交网络要以服务范围的扩大、走廊客运能力的完善和向轨道线路客流的有效集散等方面转化。因而,轨道交通必须配备良好的换乘体系,建成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特别是常规公交的一体化交通系统,才能有效扩大其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其最佳运输效能,提高网络整体效益。本文基于上述认识,遵循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对接运需求下的接运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和合理调度,充分保证接运公交运行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以实现人的高效通行、轨道与地面公交一体化的无缝换乘进而提高交通网络的整体效率,以打造以公交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本文首先对接运公交的含义以及它在公交体系中的定位进行了说明,并对轨道交通与接运公交的衔接模式进行综述。进而对轨道交通与接运线网协调方法进行了说明。然后,通过比较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的相互关系,对接运公交的形成及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接运公交的布设范围和接运公交的候选线路集合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了相应的求解算法,为之后的模型建立及求解做铺垫。随之,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轨道-公交接运公交线网优化模型。模型主要在考虑不同接运站点在不同时间接运需求的基础上,以最大化接运公交有效服务乘客量、最小化乘客时间成本以及最小化接运网络运营成本为目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随后,比较分析现有的优化算法并选择遗传算法对所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分析求解。最后,通过实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接运公交网络优化模型具备良好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