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盆地始新统达连河组古地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0207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依兰盆地始新统达连河组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剖面实测、系统古地磁样品采集测试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对达连河组岩石磁学、古地磁学及古气候演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达连河组载磁矿物为低矫顽力的磁铁矿,岩石磁组构为典型流水作用下的沉积组构。古地磁交变退磁测量区分出了明显正极性和极性反转。在地理坐标下,平均方向为Dg=357.1°,I=59.2°,k=13.1,α95=6.6°。在地层坐标下,Ds=1.9°,I=56.2°,k=11.3,α95=5.7°。达连河组特征剩磁分量在95%置信水平下通过了C级倒转检验。古地磁极位置为:λp=80.4°N,φp=300.2°E,dp/dm=5.9/8.2;视古纬度为Φ古=36.8±7.0。磁倾角发生了浅化,校正后古地磁极位置为:λp=83.0°N,φp=138.8°E,dp/dm=8.3/9.7;古纬度为Φ古=53.1±9.0°,在95%置信水平下,与现今纬度一致,依兰盆地在达连河组沉积形成以来未经历明显的纬向运动。在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将达连河组古地磁磁极性倒转序列与国际地层磁极性倒转序列对比结果表明:下部含煤-油页岩段对应国际地层伊普里斯阶(Ypresian),年龄为56.0Ma—47.8Ma。中部油页岩段与国际地层卢泰特阶(Luteian)相对应,年龄为47.8Ma—41.2Ma。上部砂页岩段对应国际地层巴顿阶(Bartonian),年龄为41.2Ma—37.8Ma。有机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结果表明:依兰盆地始新世气候演化呈现始新世早期为温暖湿润气候,到始新世中晚期气候出现明显变冷趋势,这与自始新世早期到中晚期,全球气候从温室向冰室过渡的气候演化特征相一致。同时,依兰盆地不同阶段的气候变化对其沉积环境及沉积矿产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下部含煤-油页岩段(早始新世)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沉积物呈现高TOC(平均值为39.44%)、高TOC/TS(平均值为53.03)、负偏有机碳同位素(平均值为-26.57‰)以及高TOC/TN(平均值为35.15)的特点,温暖湿润的气候与陆生高等植物的有机质来源是下部含煤-油页岩段形成厚层煤的重要因素。基准面周期性的上升与下降导致沉积环境在湖泊和泥炭沼泽之间变换,在沉水、挺水植物、浮游生物的有机质输入的影响下,与陆生高等植物的混合有机质来源是形成油页岩、泥岩的关键因素。中部油页岩段沉积初期(中始新世早期)仍然延续了早始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沉积物表现为高TOC(平均值为4.97%)、较高TOC/TS(平均值为15.00)、相对负偏有机碳同位素(平均值为-25.58‰)以及较低TOC/TN(平均值为3.40)的特点。温暖湿润气候和水生植物和藻类体占据主导的有机质来源是形成油页岩的重要条件。始新世中晚期气候持续变冷,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湖盆整体抬升,沉积物向湖中心进积,形成上部砂页岩段。
其他文献
型材柔性三维拉弯成形工艺是将柔性制造理念与型材的三维弯曲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型材柔性三维拉弯成形将传统的整体模具离散成一系列位置独立可调的辊式模具头体,使其方便调形,并由此减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型材柔性拉弯成形模具组成的特点,使得型材与辊式模具之间存在接触区和非接触区,由此会导致型材接触区和非接触区的形状变化产生差异,并会直接影响制件的成形质量和精度。同时由于接触区和非接触区的受力状态不
氢能是21世纪发展潜力最大的清洁能源。氢能的推广与应用对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氢气存储和运输环节的高成本、高能耗、高风险等问题制约了氢能的发展。在线供氢技术是一种集氢气制取和储运为一体的氢能利用方式,特别是在应急电源、野外探测、单兵作战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Al-Ga-In-Sn为代表的低熔点金属掺杂的铝合金是一种理想的块体在线供氢材料。虽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
渤中19-6构造区位于渤海湾盆地的渤中凹陷西南部,2016年于变质岩潜山储集层中获得高产油气流,成为渤中凹陷重要的油气增长点。研究区内潜山无论在时代、埋深、岩性、储层类型、储层特征等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论文在对潜山岩性、储集空间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力学试验,结合构造背景,寻找研究区裂缝型储层的成储机理及控制因素。论文从渤中凹陷渤中19-6构造区9口钻井的岩芯、璧芯观察、薄片镜下鉴定入手,对变质岩潜山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位于松辽盆地西部,与中央凹陷带,东南隆起区共同构成松辽盆地,从上个世界开始,已有许许多多的地质研究学者对松辽盆地内部特征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前人们证明在研究区内有丰富的石油储藏区和铀矿成矿区。因为铀矿床主要集中在沉积沙体上,所以研究西部斜坡区的沉积系统非常重要。本论文以收集许多地质资料的工作为基础,应用沉积相、沉积体系等沉积学的学科知识为抓手,结合构造地质学,地层学进行详细分析
吉林南部夹皮沟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东北缘重要的太古宙出露区,区内新太古代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的变质表壳岩发育,对其开展变质作用研究,对于确定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期的构造演化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区内金矿等矿产资源的研究提供新太古代变质岩的基础资料。本文选择吉林南部夹皮沟地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并以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变质岩岩石学、岩相学、矿物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了该区
闹枝铜金矿床是一座有望勘探为中型金矿的浅成热液中硫化型矿床,它发育在延边斑岩-浅成热液矿集区内。该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对于解释延边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其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流体地质、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工作。矿床地质研究揭示:闹枝铜金矿床10条含金性较好的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中;赋矿围岩主要为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与刺猬沟组安山质火山岩;矿化类型包括自然
有关原-古特提斯的演化问题,长期以来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而滇西三江地区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侧,拥有着比较重要的原-古特提斯演化的相关地质证据。滇西地区的昌宁-孟连构造带夹于西侧的思茅地块以及东侧的保山地块之间,被认为是分隔了冈瓦纳大陆和扬子地块。带内断续发育有大量的变质单元和蛇绿岩带,记录了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形成与闭合的演化过程。但是由于多期次岩浆作用以及构造作用改造,使得该带地质条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吉林中部头道沟地区和双阳地区石英闪长岩。在野外地质调查、采样和室内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对研究区岩体样品完成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属于晚二叠世的两类闪长岩均与古亚洲洋壳俯冲相关,结合大量前人对吉林西部(索伦-西拉木伦地区)、中部(开源-长春地区)、东部(延吉-珲春地区)石炭纪-三叠纪的(高镁)闪长岩、侵入岩的岩
为明确天津蓟州中-新元古界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笔者以天津蓟州雾迷山组与洪水庄组为例,在燕辽坳拉谷地质与沉积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开展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研究区雾迷山组与洪水庄组整合接触,且雾迷山组与下伏杨庄组整合接触,洪水庄组与上覆铁岭组整合接触。雾迷山组广泛发育碳酸盐台地相,厚度大且稳定并伴有火山物质,地层以富镁的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碎屑岩和黏土岩,碳酸盐岩类型韵律明显,发育有大量叠层石。
目的: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实体瘤。在美国,胰腺癌位列肿瘤相关死亡人数第4位,而在中国,则位列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还在持续升高,而五年生存率仅9%。由于大多病例诊断为胰腺癌时已处于晚期以及肿瘤的耐药性,其预后极差。近年来,非编码RNA研究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非编码RNA包括微小RNA(Micro RNA,miRNA)和长链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