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的流行病学与病因特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增加。结石病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含有草酸钙或磷酸钙的肾结石增加,由铵和尿酸盐组成的膀胱结石减少。结石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导致了“石带”的提出。结石病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增加了个体尿路结石病的发病风险,充足的饮水和保持均衡的饮食对于降低尿路结石风险非常重要。气候条件在结石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地区,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会增加。第二章儿童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特点的meta分析目的儿童泌尿系统结石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其发病率全世界范围内已经越来越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儿童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Cochrane图书馆、PubMed、ProQuest、ELEVIER Science Direct、Embas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从2003年1月到2018年9月之间关于儿童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特点分析的文献,利用STATA 1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男性比例为62.1%[95%CI为(57.2%,67.1%)]。39.4%[95%CI为(26.5%,52.2%)]的儿童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存在结石阳性家族史,25.3%[95%CI为(19.2%,31.3%)]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史,16.6%[95%CI(12.3%,20.9%)]存在泌尿系统解剖异常。儿童泌尿系统结石最常见于肾63.6%[95%CI为(49.9%,77.3%)],其次为输尿管17.2%[95%CI为(13.4%,21.0%)],膀胱12.4%[95%CI为(6.9%,18.7%)]。儿童泌尿系统结石中单一成分占67.6%,最常见的成分为草酸钙49.4%[95%CI为(36.7%,62.1%)],其次为尿酸7.9%[95%CI为(4.1%,11.6%)]。最常见的尿代谢异常为高钠尿症38.8%[95%CI为(27.9%,49.7%)],其次是高钙尿症33.4%[95%CI为(27.3%,39.4%)]。结论遗传代谢异常、泌尿系统感染、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是儿童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的高危因素,只有纠正调节代谢紊乱,妥善处理尿路感染,矫正解剖异常,才能减少和防止尿路结石的复发。第三章微创经皮肾镜与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儿童肾结石的系统评价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利用已发表文献,比较微创经皮肾镜(PCNL)与逆行输尿管软镜(RIRS)手术治疗儿童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ProQuest、ELEVIER Science Direct、Embas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18年8月之前的关于微创经皮肾镜与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儿童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比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848名儿童肾结石患者纳入本次综述分析。与RIRS组相比,PCNL组患者的初始结石清除率[OR=1.74,95%CI(1.25,2.43)]高,但患者透视时间[WMD=72.99sec,95%CI(57.06sec,88.92sec)]、术后住院时间[WMD=1.40day,95%CI(0.61day,2.20day)]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手术并发症结果分析显示,PCNL组患者比RIRS组的输血率[OR=3.68,95%CI(1.29,10.48)]高,尿道感染发生率[OR=0.27,95%CI(0.357,0.58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两组患者的最终结石清除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发热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创经皮肾镜(PCNL)治疗儿童肾结石比逆行输尿管软镜(RIRS)有更高的一期结石清除率。然而,逆行输尿管软镜(RIRS)也有一定优势,比如住院时间和透视时间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