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影响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麻醉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质量、麻醉后不良反应以及血清皮质醇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全麻气管插管(T)组,全麻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阻滞(ET)组,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EL)组,每组20例。复合组常规行硬膜外穿刺:选择T3-4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头端置管3-5cm,注入1%利多卡因5m1,调整平面至T3-8,术中以每小时0.33%盐酸罗哌卡因5m1维持。三组患者采用咪唑安定0.06mg/kg,芬太尼4μ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胺0.10mg/kg进行常规诱导后,根据组别不同而分别插入气管插管和喉罩,持续泵入异丙酚3.5-4mg/kg/h,观察患者的体动和生命体征,间断注射芬太尼,维库溴胺,异丙酚,咪唑安定维持。三组患者均采用迈瑞T8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ECG,MAP,SpO2,HR,PEtCO2,并分别在入室静卧10min后(T1),麻醉诱导前lmin(T2),插管后1min(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min(T5)记录各时点的MAP,Spo2,HR,PETO2,并于各时点抽血查血清皮质醇的水平。同时观察患者的气道峰压,全麻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咽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实验结果:1、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基础血压,基础心率,各时点的PETCO2分压,气道压无明显差异(P>0.05)。2、三组患者的血压在T1、T2时点无明显差异(P>0.05)。EL组患者在T3的血压明显低于T组、ET组(P<0.05),而EL、ET组在T4、T5时点血压明显低于T组(P<0.01);三组患者的心率在T1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EL组患者的心率在T2、T3、T4、T5时点明显低于T组和ET组(P<0.05)3、ET组,EL组患者术中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明显低于T组(P<0.05);ET组,EL组患者麻醉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明显低于T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麻醉后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EL组患者术后咽痛、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T、ET组,其差异有统计意(P<0.05)。5、三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在麻醉前(T1)无统计学意义(P>0.05),EL组在T3、T4、T5时点明显低于与T组,其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ET组在T4、T5时点明显低于T组,其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EL组在T3、T5时点明显低于ET组,其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与全麻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更低、拔管和苏醒更快。2、与全麻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麻醉、全麻气管插管麻醉比较: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咽痛、躁动发生率更低,降低血清皮质醇水平,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PKP在缓解疼痛时间、恢复椎体高度及减小Cobb角等方面的优势。方法:将2011年01月至2012年01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胸
轮对偏磨是轮缘非正常磨耗的主要表现形式,轮对两侧车轮载荷不等、轮对组装位置不正确、轮径差、线路条件等都是引起轮对偏磨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钢轨侧面润滑或轮缘润滑方法
目的:探讨使用微波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成都高新博力医院收治的80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系统比较腓肠肌腱瓣翻转强化断端法与单纯端端吻合法治疗跟腱断裂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为临床上建立跟腱断裂的优化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2
目的通过测量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外切内扎术术前术后患者肛管直肠口径,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肛管直肠口径的变化和肛门功能的观察评分,比较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和外切内扎术术后
在认定"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之再审事由时,需对辩论权利、剥夺等术语予以合理的界定。关于其具体表现形式,司法解释中虽然作了列举,但实践中可能还存在其他情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具有目标一致性,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成为了可能。通过价值载体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320排CT门静脉系统三维成像技术,探讨该技术对门静脉高压症(PHT)术前诊断、评估病情及制定手术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3例确诊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学治疗早期疗效及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诊断为晚期NSCLC患者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