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公众对一个国家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评价,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反应,是主权国家的无形资产,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国家一员,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是相比硬实力的快速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建设仍然相对滞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多持疑虑和忧惧的态度,甚至频频向中国发难,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不和谐论调始终围绕着中国的改革发展进程。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国对稳定世界经济形势,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西方国家更是将指责对准了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治国理念,并将汇率、贸易、气候等问题一股脑儿抛给中国,极力歪曲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国家形象,力图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软实力的稳步提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随着软实力地位的提高,国家形象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国家形象的构建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当今中国,更应该从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立足实际,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怎样才能牢牢把握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有效回应软实力领域的挑战?可以说,开展公共外交恰恰是一国政府成功构建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一味良药。公共外交作为一种外交新方式,同传统外交相比,其任务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与外国公众进行沟通交流,向世界全方位地介绍本国国情、宣传政府的政策与观点,化解外国公众的疑虑和误解,并且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本国优秀文化和宣传核心价值理念等,积极提升外国公众对本国的认识,以达成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目的。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公共外交日益重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纷纷利用自己的优势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公共外交,通过实施政府公共外交、加强媒体对外传播、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在扩大本国文化影响力,构建和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的公共外交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本文对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的理论、中国的公共外交实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从理论上对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进行概述,界定了公共外交的源起和含义、内涵和作用、国家形象的内涵、构成要素和影响要素以及其特征,并且分析了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一方面,公共外交可以构建和提升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国家形象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外交的实施起到不可忽视的反作用。公共外交构建国家形象主要有三种方式方法,即政府公共外交、媒体传播和文化交流。第二章分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公共外交的起步和发展,并且结合察哈尔学会、中国外文局、华通明略三家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分析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开展公共外交构建国家形象的实践,主要包括成立负责公共外交的专门机构,加强媒体的国际传播力量建设,开展广泛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以及积极承办国际性会议和活动等。第三章是对新时期中国开展公共外交构建国家形象的思考。文章分析了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恶劣、西方国家强大的媒体传播力、以及新媒体时代来临的三大挑战和存在的包括公共外交实施主体单一、组织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以及固有的观念误区等三大不足,并针对这些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通过“创新外交观念,加强公共外交顶层设计”、“统筹整合资源,塑造品牌国家形象”、“加强组织建设,推动公共外交协调发展”等手段稳步推进中国公共外交构建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