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模分复用关键光纤器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_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纤通信系统容量需求日益剧增,传统单模光纤的传输容量已接近其理论极限,光纤通信容量危机正在逼近,模分复用是解决当前光纤传输容量危机的优选方案之一。论文面向模分复用光传输关键光纤及光纤器件开展研究,旨在应对当前模分复用光传输系统应用推广中所面临的挑战,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阐述了少模光纤的模式特性、光子灯笼工作机理及少模光纤和光子灯笼的设计流程,为论文中少模光纤和光子灯笼的设计与制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仿真设计软件ComsolMultiphysics进行特种少模光纤的仿真设计,包括熊猫型少模光纤、椭圆芯少模光纤和熊猫型椭圆芯少模光纤,对设计的三种少模光纤的传输性能进行详细分析。熊猫型少模光纤可以打破空间和偏振模式的简并性;椭圆芯结构虽然对抑制偏振模式的耦合作用有限,但是可以有效消除空间模式间的耦合;把熊猫型结构和椭圆芯的方案相结合,可以完全消除少模光纤空间和偏振模式的简并性,提供多个无模式耦合的并行通信信道。
  (3)利用仿真设计软件RsoftBPM,开展模群选择性光子灯笼的仿真设计,以模群选择性、模式转换效率及插入损耗为设计目标,完成三模、六模和十模光子灯笼的设计优化,并对其性能进行数值评估。针对光子灯笼高模群选择性和多模式数目之间的矛盾,创新性地提出椭圆芯结构设计和两步拉锥制备方案。
  (4)基于VytranGPX-3400多功能光纤处理平台,完成三模光子灯笼的制备,实验验证其具有高模群选择性和低损耗的特点。
其他文献
【摘 要】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最终目的,这也是衡量一个建筑企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建筑企业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在建筑工程的所有施工项目中,土建施工主要是针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施工,因而土建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抗震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土建施工质量的保证也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为此在施工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土建施工的质量控制。现
期刊
电力系统中的局部放电现象会对其造成绝缘损伤,长期的局部放电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电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局部放电进行在线监测并准确定位。以脉冲电流法、超高频检测法为代表的传统局部放电检测法往往系统搭建复杂,价格昂贵,有的还需在停电的条件下对设备进行维护,无疑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与经济损失。光纤传感器凭借其灵敏度高、结构紧凑、价格便宜、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光纤传感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金膜的外腔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External Fabry-Perot Inter
基于拉曼效应的分布式温度传感(Raman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or,RDTS)技术是分布式温度监测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本论文将分布式拉曼温度传感技术与准分布光栅传感技术结合,系统地研究了RDTS系统和光栅传感融合系统的结构,并实验验证了该融合系统对多参量传感的性能,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分析了RDTS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分布式温度传感的发展,分析了目前该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学者为了提升测量范围、温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等性能所做的相关工作,
随着空间信息网络的发展,传统的微波通信技术已不能满足各种移动终端日益增长的数据交换需求。自由空间光通信(FSOC)具有速率高、终端体积小和保密性强的特点,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FSOC中光信号无法通过中继放大,因此需要高灵敏度的光接收机和大孔径的光学天线。相干光接收机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但是结构复杂,功耗大,难以满足移动终端对体积、重量和功耗(SWaP)的要求。近来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相干光接收机(SCR),可以采用单个光探测器实现信号光场的相干检测,具备传统相干光接收机高灵敏度,以及更低的复杂度和功耗。同
激光无线通信相比于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等方式具有保密性强、组网灵活等优点,在跨江、跨海等不便于铺设光纤的应用场景下优势显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激光无线通信的相关技术已得到较快发展,相关产品已可应用于卫星通信、军事应用等场景。但对于小型化工业光端机设备来说,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问题是:系统搭建时如何实现光路的快速捕获对准,以及如何在大气信道质量受湍流影响下保证通信的持续稳定。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以FPGA为控制核心的点对点激光无线通信端机硬件设备,同时在软件算法上做出创新
折射率这一基本物理属性,可以反应溶液中溶质浓度信息,如海水盐度和其它密度、浓度等信息。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为降低人工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对折射率测量装置提出了实时、准确、在线自动化的要求。本论文从自动化折射率测量仪这一需求出发,完成了基于线阵CCD的折射率测量系统设计,并采用数据处理算法对线阵CCD采集的数据分析,实现折射率测量。在测量分辨率方向上,设计了相应的亚像素算法,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提高了系统装置的分辨率。
  论文首先讨论了折射率的测量方法,在比较和归纳现有技术上,同时基于自动化测量技术的需
作为一种理想的全光纤器件,光纤光栅具有体积小、轻便、稳定等优点,同时其在不破坏光纤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传光和控制光信号的功能,避免了传统的分立式器件对准直模块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系统集成度、增强结构稳定性。而45度倾斜光纤光栅除了具备传统光纤光栅的优点外,其特殊的倾斜结构使其可以将纤芯中S偏振态的纤芯模高效地耦合成辐射模,并使不同波长的辐射模以不同的辐射角出射,是一种理想的偏振相关衍射器件,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大量基于45度倾斜光纤光栅起偏特性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开展针对45度倾斜光纤光栅辐射模特性的理论和实
在航空航天、地质勘探、矿产开发和电力传输等领域,实时精确地探测获取地震波、重力场、电磁场等矢量场参数信息,对于系统安全的保障、环境状态的评估和建筑的健康检测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光纤矢量传感器凭借其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上述各个领域。但是现有的大多传感器方案有着制作工艺复杂、重复性不高、机械强度不强、传感性能不稳定等缺陷,亟需开发结构简单、灵敏度高、适用性强的光纤矢量传感的新方案。本文研究提出了大角度倾斜光纤光栅(Excessively Tilted Fiber Grat
在超快纳米光子学中,在固体表面得到局部强场进而提高非线性效率成为可能方案表面。表面等离极化激元是一种在金属和电介质界面上的电磁振荡,可以将场局域在亚波长尺度内,具有显著的局域场增强效应。但是使用单束入射光难以对其直接激发,一般需要棱镜、光栅或纳米球等额外结构来满足动量匹配。这些激发方式对工艺要求较高,并且一般针对特定问题要使用特定制造方案,缺乏灵活性,极大地提高了成本。
  本论文将非线性光学与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相结合,基于四波混频中的多光子过程,对在金属和电介质单一界面上激发表面等离极化激元进行了基
偏振是波动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参数,如光学、地震学、无线电和微波领域,对激光、雷达、无线和光纤通信等技术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偏振光可以认为是一种振动纯净的电磁波,只在一个固定平面内振荡。自然界中的光大多数是非偏振光,为了实现或操纵偏振光,需要在光学系统中使用起偏器。目前在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领域中,多数起偏器为光纤-体偏振器件-光纤结构的混合式光纤输入输出器件,存在插入损耗高和耦合效率低等缺点。现有报道的全光纤偏振器件,如高双折射光纤、手性光纤光栅、宽带石墨烯偏振器、基于微纳光纤耦合器的偏振器等,具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