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和产业结优化升级战略以实现提升国内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目的。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把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继续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就要加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成长性、高创新性、高附加值等独特的产业特点。它在各国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升、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各国比较而言,目前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发展程度较低,制约着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当今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内涵、中国高技术产业行业性质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发展特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如何?其全要素生产率如何,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价值链的嵌入对全要素生产率起什么作用,两者之间的呈现什么关系?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经济增长理论、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测算理论和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理论;其次概括了高技术产业的界定以及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再次采用生产分解模型分别测算了2000-2014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前后向嵌入度。利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生产率内涵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效应、技术变动效应、纯技术效率效应和规模效率效应四大部分;最后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技术溢出、产业规模、科研经费、对外贸易、外商投资等方面探究造成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机制以及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形关系进行验证,并通过对产业和时间进行分类,分别讨论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基于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前后向嵌入度在观察期内指数分别增加53.3%和43.8%,2000-2007年中前向嵌入度最大涨幅为10.89%,后向嵌入度最大涨幅为19.05%,各年嵌入度提升尤为明显。2008-2010年,价值链嵌入度呈现跳崖式的下降趋势,前向嵌入度下降趋势大于后向嵌入度下降趋势,下降程度分别为27.23%和17.07%。2011-2014年,多数高技术产业的嵌入度几乎维持不变,前向嵌入度增长速率略高于后向嵌入度增长速率。(2)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中第一阶段测算出来的结果低估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三阶段得到的TFP年均增长率为3.8%,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6%,技术变动年均增长率为3.2%,纯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3%,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3%。与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之前比较,TFP指数年均增加0.2%,其中技术效率年均降低0.2%,技术变动年均增加0.5%,纯技术效率年均增加0.1%,规模效率年均减少0.3%。调整前后各分解因素的年平均波动幅度较小。(3)人力资本、科研经费、技术溢出、对外贸易强度等变量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起促进作用,作用系数分别为1.469、0.701、0.712和0.186。从作用系数大小可知劳动力素质是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泉。研发投入的作用系数为0.861,为正,其“生产率悖论”不存在;产业规模对生产率提升起正作用,优化产业规模利于提升生产率;外商投资强度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无法在短期内表现,更多的是表现长期趋势。(4)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前期,嵌入度对生产率起促进作用;在达到嵌入度阈值时,嵌入度对生产率起抑制作用。2014年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各细分产业的价值链嵌入度的均值(0.1573)小于倒U型关系的临界值(0.2836),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嵌入GVC的水平尚处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区间,扩展性分析中的结论也是如此。本文的主要贡献为:第一,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效应进行量化和分解。目前现有研究一般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其缺少对环境因素、随机因素以及统计噪声等因素的考虑。相比之下,三阶段法测算出来的结果更加接近经济现实。第二,研究的重点内容在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导致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提升的内在机制和两者形成倒U型关系的原因进行剖析,与以往对价值链嵌入是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不同。第三,对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与我国高技术产业结合的相关研究不足,本文着重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层面进行研究,并对其嵌入全球价值链之后的生产率效应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