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磷菌株PI、PY的溶磷特性及其对小麦、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owenm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研究了溶磷菌株PI和PY的溶磷特性、不同培养条件对其溶磷能力的影响、以及菌剂对小麦和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菌株PI溶磷率为40.57%;菌株PY在以植酸钠为唯一磷源时溶磷率为77.18%,以植酸钠和磷酸钙为混合磷源时溶磷率为42.73%,两菌株都有很好的溶磷能力。液体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初始pH、无机盐、培养温度、接种量以及混菌培养对两菌株的溶磷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菌株PI培养液pH最低时,其磷含量不一定最大,说明降低环境pH并不是该菌株溶磷的唯一途径。正交实验结果表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SBD(淀粉结合域)以及其串联后的SBD(N)与淀粉亲和性的变化。以黑曲霉的基因组为模板,用Pfu聚合酶对SBD基因编码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将SBD连接到pTrehis
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产于亚洲东南部,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所产阴香籽含油量高,其油脂脂肪酸成分主要为月桂酸,不仅可以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而且还可以用作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简称:单甘脂)的绿色纯天然植物原料,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质能源树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笔者以阴香籽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对其出油率、油脂理化性质、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其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研究了
小麦黄矮病(wheat yellow dwarf disease, WYD)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由蚜虫传播的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常造成巨大损失。小麦的近缘种-中间偃麦草对大麦黄矮病毒具有高度抗性,它至少包含三个抗黄矮病基因,分别定位于7St、7E和2Ai-2染色体上。其中有一个基因被精确定位在中间偃麦草7X(St)染色体长臂端部,被命名为Bdv2。通过远缘杂交与生物技术已将中间偃麦草的
本研究以常规玉米品种农大108为对照,从种子发芽和植株幼苗两个阶段对杂交玉米品种黔玉3号的耐旱、盐、酸雨和贫瘠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和鉴定,并研究了干旱和盐胁迫对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其在耐旱和耐盐方面的可能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6%、12%和18%)、NaCl(50、100和150mM)、H_2SO_4:HNO_3(5:1)和不完全Hoagland溶液模拟干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为巴氏杆菌科的一种短小革兰氏阴性杆菌,是感染猪的一种呼吸道病原菌,其与其它呼吸道病原共同作用,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但由
本论文以西北地区尾矿区天蓝苜蓿根瘤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对其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有16S rDNA PCR-RFLP及全序列分析,IGS PCR-RFL
免疫系统包括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天然免疫是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天然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模式识别受体PRRs对病原微生物模式相关分子PAMPs的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是活化T淋巴细胞的一种表面分子,与CD28分子竞争结合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的B7分子,在免疫应答中起负调节作用。CTLA-4的IgV区保持与B7
杆状病毒是节肢动物,特别是鳞翅目昆虫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到目前为止,已有42种杆状病毒,包括33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和9种颗粒体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被测定。对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发现,
本论文综述了根瘤菌多样性、分类和多相分类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数值分类的基础上,利用PCR-RFLP技术对35株黄华属根瘤菌的16S rDNA,nodA和nifH 3个基因片段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