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关系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不仅与两国人民的利益密切相连而且关系到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的大局。因此中美关系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其中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关于中美关系解冻的研究。目前学术界研究中美关系解冻的著作、文章颇多,但绝大多数侧重于两国从敌对到改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意义、影响方面的研究,而对其中起到重大作用的三条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巴基斯坦渠道和巴黎渠道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巴黎渠道的研究近十多年来还是个空白;本文试把看似独立的三条渠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探讨,分析为何选择后两条渠道而舍弃罗马尼渠道,以及三者在中美关系改善中所起到的作用。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前言简要说明中国建国之初至20世纪60年代末,造成中美关系由不确定走向完全隔绝敌对的原因和事件。正文第一部分,阐述中美关系解冻的背景。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相对下降,并且深陷越战泥潭;为摆脱困境,开始立足实际,寻求与中国缓和的途径。中国政府面对苏联的强权压制和“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审时度势,认识到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苏联才是最大的威胁,又恰逢美国主动作出缓和举动,于是抓住有利时机,做出与美国改善关系的英明决策。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三条渠道。最初中美两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国家罗马尼亚,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探,双方认为罗不适合消息的传递;于是又选择了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它与中美两国关系友好,正是在它的帮助下,中美两国开始相互了解,并促成了基辛格第一次访华;后来,由于巴不再适合新阶段中美关系的发展,中美商定开通巴黎渠道,它出色地完成了尼克松访华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第三部分,分析了三条渠道更替的原因。罗马尼亚推行独立外交政策,但只是相对于完全依附于苏联的其他东欧国家而言,完全有向苏联泄密的可能性;所以中美舍弃它而选择了与苏联关系比较简单的巴基斯坦,巴是中国邻邦,又是美国阵营中成员;比罗更具有地理优势,更适合消息的传递。后来,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的巴不再适合已发展到新阶段的中美关系,而法国政局稳定,又是第一个正式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推行独立外交的同时并没有脱离西方阵营,得到了中美两国的信任,为中美关系解冻做出卓越贡献。结语部分再次对三条渠道作出概括,说明它们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有机整体,使中美关系解冻过程的研究更加完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