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女性纷纷走出家门投身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成为职业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女性的职业安全得到了政策和制度的强力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安置就业和终身就业制度被打破,女性的职业安全受到严重影响与损害,现已成为公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女性职业安全的概念与结构、现状与问题以及保障支持体系进行了研究。论文中将女性职业安全划分为职业获得、职业延续、职业发展和职业健康四个基本测量与评价维度。研究发现,在职业获得方面,女性面临着就业率低,职业性别隔离等困境。随着企业的改制,女性又成为企业减员增效的淘汰对象,女性的职业延续受到严重威胁。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性别观念以及职业性别隔离的影响,女性很少有机会直接参政,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与男性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女性劳动保护和特殊权益保护水平日益下降,而职业压力却与日俱增。为了保障女性的职业安全,首先应当完善立法和加强执法,构建保障女性职业安全的法律支持体系;其次是要强化政府职能,建设先进性别文化;再次是充分发挥妇联、工会对女性职业安全的保障作用;最后最为重要的是女性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维权能力。本文分为五章,在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说明了研究思路与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与材料来源。在第二章中,首先介绍了国外的相关理论,接着论述了国内的研究成果,并根据以上研究界定了女性职业安全的主要概念。在第三章中,先对女性职业安全的职业获得、职业延续、职业发展和职业健康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结构分析,后又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评价女性职业安全的三级指标体系。在第四章中,通过文献资料和访谈资料对女性职业安全的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研究,说明了当前形势下,女性的职业安全现状及其中隐含的严重问题。根据以上分析,第五章从政府、社会组织及女性自身三个维度建构了女性职业安全的支持体系。最后为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不足和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