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沉默改变的策略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113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下,学习英语对于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而沟通和交流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学习者积极参与、主动交流是学好语言的关键。然而在现实的英语课堂中,消极的课堂沉默现象在农村中学阶段普遍存在,这无疑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障碍,直接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打破课堂沉默,有效改变课堂现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强调,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在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提出“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以往关于课程沉默的研究,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视角,着重探究了课堂沉默现象的界定及类型、课堂沉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其中关于英语课堂沉默的研究,学者们着重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传统、教师教学方式、教师评价、学生性格习惯等因素。这些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力求探究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并尝试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探寻对策,讨论改善课堂沉默现状的措施。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选择FN中学作为农村初级中学的典型个案,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样本学校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的现状,该校目前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普遍,课堂缺乏活力。课堂沉默不仅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同时也挫伤教师的教学激情。对于学生而言,消极课堂沉默不利于他们提高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就其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方面的因素。笔者主要从传统文化、教师因素(教学方式)、价值取向、学生因素(学习方式)、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对课堂沉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教师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方面尝试找到解决办法,尝试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和游戏互动教学法两种教学策略进行试验去打破课堂沉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就打破课堂沉默而选择学习策略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希望教师和学生双向的努力,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突破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沉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教学建议和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生产力的进步,包括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正在遭受着极大的冲击和考验。所以把哈萨克族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是传承哈萨克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更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现在在城市中几乎不见了民间游戏的影踪,因此民间游戏的载体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然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大多符合儿幼儿天性并贴近大自然,有益于幼儿发展和教育,因此我们真诚地呼唤幼儿游戏回归自然、
互联网公司掌控着重要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几乎全部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然而,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治理框架中的职责问题尚待确认。文章总结关涉互联网公司职责定位的人权问题,
在世界气候变暖加剧、环境污染加重的宏观环境中,绿色金融成为加快经济稳定发展的金融方式,开始被世界多国政府、金融部门以及公司所接受以及认可。湖南省衡阳市县域的经济总量以及发展效率长期位于省内前列,但该地区主要发展的是传统行业,污染严重,资源损耗量较高,环保局势不容乐观。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以促进县域地区经济稳定进步,确保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而县级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直属国务院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分支机
本文在对国内和国外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叙述评论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研究并梳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界定,在此基础上详细的阐述安全管理模式的理论与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分析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行业背景、现有安全管理模式以及安全管理模式的难点及问题。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内蒙古宝利煤炭有限公司,结合相关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提高,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止境性,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走向对立。资本家极力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又直接地反作用于自然。论文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以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为基础,深
丝绸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华夏文明向外界传播自身独有文化的重要媒介。自西汉开始,丝绸产品就持续大量从中国运往国外,同时也带去了中国的古老文化。这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之路,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它的出现让中国和国外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易和文化交流。丝绸产品一直是一种高端产品,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在国际丝绸市场上我国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