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素及其受体在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自发性溃疡及创面形成后难愈合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慢性并发症,发生在下肢的慢性溃疡还可导致截肢,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还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皮肤溃疡发生率约100倍于非糖尿病患者,其下肢截肢危险性为非糖尿病人的15倍。近50%糖尿病慢性创面者最后需要截肢,即使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也有15%慢性创面发生率。我国缺乏这方面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996年付小兵等完成的“中国住院病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时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率为4.6%,排在创伤、感染等原因之后。可以预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迅速上升,这一并发症将呈现明显增多趋势。深入研究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形成机制,寻找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已是当今的一项重要课题。以往研究已证实,血管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足部慢性溃疡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作为创面本身,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本身发生的生物学和组织学变化,在慢性溃疡的形成机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有的研究显示:①胰岛素水平低下导致创面组织细胞代谢异常;②创面微环境中生长因子种类与数量的平衡失调;③创面局部炎症反应失调;④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引发的皮肤多种病理生理改变等均与糖尿病创面难愈合有关。与皮肤组织紧密相连的脂肪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所产生的多种脂肪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调节的血管生成因子(PGAR)等,不仅参与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还在发育学、信号转导、干细胞作用、组织修复等多方面与皮肤组织存在着密切联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脂肪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均是参与创面愈合、介导炎性反应和肉芽组织形成的重要生长因子。脂肪细胞分泌的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性激素类、脂质蛋白代谢相关的脂蛋白脂酶、游离脂肪酸以及视黄醛结合蛋白质等,均在不同层面和/或以不同方式与组织修复发生着关联。瘦素(Leptin)是由OB基因编码、脂肪组织分泌的另一种多肽类激素。最初发现它具有控制食欲和促进能量消耗的作用,通过对糖、脂代谢的各个层次的调控作用而与糖尿病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近年来研究发现它还具有调节炎症反应、活化巨噬细胞、促进血管生成、促成纤维细胞生长、胶原合成、加速再上皮化等生理功能,而这些功能均与创面愈合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Goren等对3例糖尿病慢性足部溃疡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了检测,未发现任何Leptin受体的表达,推测“皮肤组织对Leptin的抵抗或不敏感”导致的Leptin作用缺陷可能是溃疡愈合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发现为研究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发生机制的拓展了新的思路。Leptin的作用障碍是否是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独有的致病因素?其与受体在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中的表达与非糖尿病原因导致的慢性皮肤溃疡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有何具体不同?二者的表达呈怎样的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这些问题的解答对进一步揭示Leptin在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难愈合机制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及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非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及正常皮肤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上述溃疡边缘皮肤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常规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区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eptin及其功能受体OB-RL蛋白在三组皮肤组织中的定位表达特征。应用RT-PCR的方法,半定量检测三组皮肤组织Leptin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从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探讨Leptin及其功能受体在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形成及难愈合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两种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提供新的实验资料。瘦素及其受体在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及其受体OB-RL在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边缘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与正常皮肤组织和非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进行对比,探讨Leptin及其受体在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发生及难愈合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1.以年龄、性别匹配的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非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溃疡边缘皮肤组织各10例为实验对象,以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2.溃疡患者组记录溃疡形成时间。3.采用HE常规染色观察三组皮肤基本组织学变化。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三组Leptin及OB-RL蛋白的定位和表达差异。5.半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组及正常皮肤组Leptin及OB-RL两种mRNA的表达。6.统计分析两种蛋白表达量与溃疡形成时间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组及非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组的溃疡边缘皮肤组织均具有典型的组织学改变,与正常皮肤清晰的表皮复层结构、丰富且规则、致密的胶原排列形成了鲜明的组织学反差。正常皮肤组、非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组和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组的表皮层厚度分别为0.99±0.23mm、1.75±0.42mm、1.63±0.33mm,真皮层厚度分别为2.71±0.38mm、1.43±0.38mm、1.38±0.41mm。两组溃疡边缘皮肤组织表皮层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皮肤相比均明显增厚、真皮层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Leptin及其受体OB-RL在正常皮肤组、非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组和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组边缘皮肤组织的表皮基底层细胞、成纤维细胞、皮脂腺细胞、汗腺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均有表达。Leptin在三组中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6.5±4.8%、68.6±9.2%和61.0±7.6%,两溃疡组表达较正常皮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OB-RL在三组中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6.2±5.1%、75.4±6.31%和22.4±5.09%,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边缘皮肤组织中OB-RL的表达较另外两组明显减少(均P<0.01)。OB-RL在非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边缘皮肤组织炎性细胞中呈大量强阳性表达与非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相比差异显著。3、糖尿病慢性溃疡组皮肤组织Leptin mRNA及OB-RL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出现时间与Leptin蛋白的表达无相关关系(r=0.142P>0.05),与OB-RL蛋白表达则呈负相关关系(r=0.663 P<0.01)。【结论】1.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不缺乏Leptin蛋白的表达。与非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难愈合机制不同,受体OB-RL表达下调导致Leptin修复信号不能正常传递可能是其愈合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2.慢性创面的Leptin可能主要来自皮下脂肪组织,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进入创面发挥作用,而非表皮或真皮层内可以分泌Leptin的细胞。3.Leptin在成熟皮肤组织中可能起着参与并维持皮肤组织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存在的皮肤组织学改变可能与缺乏Leptin在局部的生理作用有关。4.OB-RL蛋白在糖尿病慢性溃疡边缘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可能与溃疡预后有关。
其他文献
金庸武侠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比肩的畅销书,其在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同时也掀起学术界对其进行研究的热潮。在21世纪的今天,对金庸武侠小说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挖掘,追问其广
语用迁移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其内容结合了第二语言习得及语际语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迁移研究的出现早于二语习得及语际语用学领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至50年代。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重要的医学典籍。它包含上卷《素问》和下卷《灵枢》。其中《素问》阐明了以阴阳五行为基础进行辨证论治的中医学理念,体现了天人相应
随着海运事业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洋运输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海上运输中舰船导航是最重要的方向,而航线规划又是舰船导航决策中的基础性内容。在海
本文除了导论和结束语,主体部分由四章组成。在导论部分,论述了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出现的,它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视角,即法教义学的视角、法官的
目的:以随访结果为依据,评价梅毒螺旋体IgM蛋白印迹试验(WB-TP-IgM)在诊断先天梅毒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6年2月间,所有梅毒孕妇分娩的婴儿初次就诊时进行病史
近年来,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的英语教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优化学习方
当前,人才的价值备受各国企业的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也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普遍问题。当人力资源管理被提到企业战略高度的同时,职业生涯管理也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研究的重要
叙事学在西方已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多个流派,研究范围也从文学的范围中拓展开来,开始关注各类叙事。在我国,用叙事理论对新闻进行分析起步较晚。随着近年国内叙事学研究
运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和开放问卷的形式,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五中学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败的归因特点进行调查,用SPSS19.0对调查结果的数据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