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控制下肢不等长的研究: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e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使用一种简便技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控制下肢腿长差异的准确性。方法对比分析关节外科同一治疗团队在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行单侧原发性或继发性终末期髋关节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病例,术前与术后均拍摄标准骨盆前后位X片。根据是否在术中应用控制下肢长度方法分为试验组(n=40)与对照组(n=42),术前与术后腿长差值测量均在骨盆平片上完成。所有病人至少随访3-6个月,于术前与术后3个月行髋关节Harris评分。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腿长差值、主诊断、一般信息(年龄、BMI、性别)、术后住院天数、手术侧(左或右)、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数据指标。结果82例患者中,试验组包括18名男性,22名女性,术前诊断为晚期股骨头坏死22例,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试验组平均年龄62.63±11.10(岁),BMI:24.18±1.73,平均术后住院天数8.75±2.58(天),术前平均腿长差值10.49±3.19(mm),中位数9.9(范围5.1-19.7)mm,术后平均腿长差值3.7±1.97(mm),中位数3.3(范围0.8-9.3)mm,术前及术后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68.32±6.48及85.93±6.61。对照组包括18名男性,24名女性,术前诊断为晚期股骨头坏死22例,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9.29±13.93(岁),BMI:23.54±1.82,平均术后住院天数7.98±2.89(天),术前平均腿长差值9.54±3.45(mm),中位数9.8(范围3.6-19.5)mm,术后平均腿长差值6.9±2.41(mm),中位数6.3(范围2.6-12.3)mm,术前及术后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69.46±6.67及84.61±5.47。82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共5例,其中试验组2例(均为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对照组3例(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术后脱位)。2组术后腿长差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前术后腿长差值、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术前术后腿长差值、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术前腿长差异、病种、年龄、BMI指数、性别、术后住院天数、手术侧(左或右)、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第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79、0.945、0.235、0.109、0.845、0.206、0.641、0.523、0.372、0.328)。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原发性或继发性终末期髋关节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双下肢腿长差异。这种方法很简单,不需要专门的设备,也具有足够的通用性,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此外,它不需要任何新的皮肤切口或额外的费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低温环境对大鼠膝骨关节炎发生的影响。方法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将2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根据体重大小编号,将所得编号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0,饲养温度(25±2)℃]和低温组[n=10,饲养温度(15±2)℃],定期剪除两组大鼠双侧膝关节表面毛发。分别在饲养4周和12周后,通过拍摄左膝关节侧位X光片观察大鼠膝关节影像学情况。并在饲养12周后,使用3%戊巴比妥钠(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中,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其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07月到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78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生理盐水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D组患者从麻醉诱导前10 min到术后6 h静脉予Dex以0.6mg/kg/h维持泵注,术后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后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三叉神经MVD的112例患者,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起病年龄、患侧、病程、临床类型(典型三叉神经痛、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动脉、静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为前后路颈椎手术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2例行不同术式的多节段脊髓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入路组(A组)37例,后入路组(B组)25例。纳入A组的患者手术方式为颈前路椎间盘切
目的报告在膝前内侧切口股内侧肌下入路中显露收肌管以远的隐神经的方法,探讨在此处直视下阻滞该神经对全膝置换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至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00例,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50~87(70±8)岁,所有病例均采用膝前内侧切口股内侧肌下入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视下隐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组(VSNB+PIA
目的:探索全关节内缝线桥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9月期间采用全关节内缝线桥技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共18例,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7岁-51岁,平均26.4±12.3岁;左膝11例,右膝7例;按照改良Meyers-Mc KeeverZaricznyj分型标准:II型10例,III型5例,IV型3例,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
目的建立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内固定模型和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平行内固定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同样条件下的有限元分析,分析对比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和与跟骨长轴平行两种内固定方式的骨块与内固定物生物力学情况,为临床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获取的健康成年男性踝关节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跟骨网格化模型的三维重建,通过Geomagic
目的:比较在双频指数指导下麻醉诱导和双腔气管(DLT)插管过程中,分别使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组合和丙泊酚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80例年龄在65-85岁的ASA I-III级接受胸腔手术并将进行双腔插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丙泊酚组(EP组)各40例。所有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给予乳酸林格氏液输注(5ml/kg/2),并以无创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02监测。然后
目的 为评估股骨近端形态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是否相关,本文研究了股骨髓腔闪烁指数(CF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LLD)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进行单侧无骨水泥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侧手术;无神经功能症状;使用生物型假体;初次手术;臀部肌力4级及4级以上。排除标准:影像学资料不合格的;患侧或对侧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及股骨头塌陷;患侧
目的:探究经脐自然腔道内镜手术(embryonic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E-NOTES)制作胆囊结石模型、行保胆取石术、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第一部分方法:选用10只13.72±0.96kg的雄性比格犬。经脐建立约10mm的入路,胃镜找到并确认是胆囊后用注射针吸净胆汁,用钛夹+橡皮圈的牵引方式将胆囊悬吊于腹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