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竞争性内源RNA相关调控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鉴定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差异非编码RNA(ncRNA)和mRNA的表达谱以及竞争性内源RNA相关调控网络。方法:我们系统地分析了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全转录组测序,以评估它们的环状RNA(circ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NA和mRNA表达谱。通过构建竞争内源RNA调控网络,探讨侵袭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结果:根据筛选标准,共获得118个DEcircRNA(88个上调,30个下调)、105个DElncRNA(68个上调,37个下调)、43个DEmiRNA(上调22个,下调21个)、268个DEmRNA(194个上调,74个下调)。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与侵袭性NFPA相关的竞争内源RNA调控网络,其中hsa-miR-1248连接度最高,可能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表明,SMARCE1、NFS1、POLN、STXBP1、TYK2和ORAI2等参与染色质重塑、硫中继系统、范可尼贫血途径、突触囊泡循环、JAK-STAT信号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的基因可能在侵袭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进一步阐明了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调控机制,为侵袭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较低级别胶质瘤(LrGG)由低级和中级神经胶质瘤组成,其临床行为变化很大。他们中有些惰性程度很高,而另一些则迅速发展为成胶质母细胞瘤。最近的研究表明,自噬与LrGG的预后密切相关。迫切需要一种包含自噬相关基因的生存列线图以预测LrGG的预后,为后续治疗提供咨询和风险评估。方法:从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获取较低级别胶质瘤以下变量:肿瘤等级(II或III)
目的:对山西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分别行光动力治疗联合金属支架植入、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单纯金属支架植入三种术式治疗的晚期不可切除的肝外胆管癌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方法:我们收集了从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不可切除肝外胆管癌的患者共76例,其中18例患者在ERCP引导下行光动力治疗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PDT+支架组),28例患者在ERCP引导下行射频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内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及癌变特点,探讨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太钢总医院内镜中心共有2574例大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发现结肠息肉,所有发现结肠息肉的患者均已接受了病理检查,并按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对比其性别、息肉分布位置、数量、病理类型以及癌
目的:结直肠癌患者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本文旨在研究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与老年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了解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特点与规律,分析影响青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因素,为临床医生在青年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方面提供思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青年(就诊年龄<45岁,136例)及老年(就诊年龄60-70岁,136例)结直肠癌
目的:评价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s,PANs)清扫术应用于pT3-T4期胃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中的安全性及对术后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本机构胃肠胰外科肿瘤数据库,筛选期间淋巴结廓清行D2根治术和D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para-
目的:应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研究垂体瘤卒中出血与垂体瘤大小及垂体瘤侵袭性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1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且诊断为垂体瘤的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按照垂体瘤是否发生卒中出血分为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用Knosp分级来反映垂体瘤的侵袭性,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筛选出除观测变量(垂体瘤侵袭性)以外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如年龄、性别),使用倾向性得分
目的:利用全转录组基因测序技术,探究人胃癌细胞MKN-45经槐耳作用后与未经槐耳作用的MKN-45两组间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表达和差异表达转录本所处的功能区域及代谢通路。构建mRNAs、lncRNAs和miRNAs三者之间的互作网络,寻找槐耳抑制胃癌细胞可能调控的lncRNA-mRNA、miRNA-mRNA互作网络,为之后构建ceRNAs网络,并进一步验证做基础。方法:收集经槐耳浸膏处理与未处理的
目的:比较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LRN)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采用LPN或LRN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病人共63例,其中LPN组27例,LRN组36例。收集后整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年龄(岁)、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cm)、肿瘤复杂程度根据R.E.N.A.L.评分确定、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血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恶性肿瘤,经一线方案R-CHOP治疗约60%的患者可达到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历耐药或复发,生存期短。由于该病的异质性,在治疗初期识别预后不良的患者调整治疗策略,对提高DLBCL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价值。既往研究显示,免疫组化检测TP53突变在DLBCL为不良预后因素,生存期较短,但这种方法在蛋白层面进行检测,不能完全反映基因突变的情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70例因结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后接受造口还纳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乙状结肠单腔造口还纳术这种计划性二次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劣。以期为今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收治的70例因结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后接受造口还纳术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间隔时间、肿瘤分期、术后化疗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