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离子注入喷砂酸蚀钛的成骨作用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钛及其合金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的用于制备牙科和骨科内植物。然而,由于其固有的生物惰性,其促成骨作用仍然需要通过表面改性进一步的提高。本研究利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III,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技术和喷砂酸蚀(SLA,sandblasting and acid etching)技术,在钛表面同时引入多级微观结构和钙元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钙离子注入喷砂酸蚀钛(Ca-SLA-Ti)对成骨细胞粘附、增殖、分化及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另外,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评价其体内的骨整合作用。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接触角测量仪分析Ca-SLA-Ti的表面形态、成分组成、粗糙度和接触角;将成骨细胞MG-63与Ca-SLA-Ti共培养,检测成骨细胞粘附数目、细胞活力、ALP活性及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将Ca-SLA-Ti植入到兔的股骨,通过推出实验、Micro-CT及新生骨形态学观察评价其体内骨整合作用。表征检测结果表明,钙离子注入喷砂酸蚀钛表面后,在其表面形成了大约18nm厚的氧化钙成分,钙离子注入前后的接触角与粗糙度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喷砂酸蚀钛表面注入钙离子,能够进一步促进了成骨细胞的早期粘附、伸展和增殖作用,这些作用的增强反过来又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在喷砂酸蚀钛表面注入钙离子,能够促进体内的早期成骨,增强骨-植入物界面强度。此我们得出结论,通过喷砂酸蚀和等离子体钙离子注入技术,可以在钛表面同时引入分级微观结构和生物活性元素钙,赋予钛良好的成骨活性。
其他文献
对母体而言,胎儿是一种异基因移植物,但母体通过在母-胎界面建立母胎之间精密的对话,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免疫微环境,允许而非排斥胎儿的存在,可以使其在宫内发育生长直至分娩。正常妊娠的维持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例如母体对异基因胎儿耐受的机理,胎盘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壁侵袭的生物学功能等。趋化因子是一类结构相似,小分子量(8-12kDa)的大家族,协同它们的受体共同参与了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器官发育、血管生成中的细
目的:比较热消融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TA-LRTE)与单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的术后肾功能保留效果和肿瘤控制效果等,探讨TA-LRTE治疗早期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微波消融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MWA-LRTE)和射频消融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RFA-LRTE)两者间的优劣势。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410例行TA-LR
(第一部分)脉络膜前动脉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初步研究背景和目的:皮质下孤立的小卒中(single subcortical small infarction,SSSI),根据病理生理学机制,可分为颅内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和狭义的腔隙性梗死(Lacunar nfarction,LI)。这两者在临床症状、病情进展、危险因素及预后等方面均有
目的首先,回顾性分析33例儿童弥漫性内生性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DIPG)病例特点和临床资料,寻找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其次,检测肿瘤组织的miRNA-210、miRNA-125b,及PI3K/AKT表达水平,拟为DIPG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收集我院从2006年12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DIPG患儿病历资料,内容包括患儿性
【背景和目的】知情同意原则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医务专业人员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医患关系中患者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医疗行为和科学研究中伦理实践的基石。知情同意有效的前提是个体具有知情同意能力,而精神障碍患者往往因为疾病的原因而导致知情同意能力受损,但是并非必然存在知情同意能力的丧失,评估患者是否具有知情同意能力成为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基本权益的重要基础。知情同意能力评估日益受到重视,其相关研究目前却相
背景:严重创伤会导致机体过度炎症和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免疫功能的紊乱是严重创伤后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严重创伤可导致体内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增殖,MDSCs能够抑制T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但创伤后MDSCs增殖的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通过制作不同严重创伤模型,探讨创伤后MDCSs增殖的动力学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第一部分通过制作严重骨创伤动物模型,ELISA法测定该模
第一部分 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目的评估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至2016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手术并明确病理的胸腺肿瘤患者159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资料包括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 21-1、SCC、NSE、CA 125;病理学资料包括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
目的:胆囊癌具有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的特点。本研究旨在明确人胆囊癌CD133+细胞的纯化及其肿瘤起始细胞特性(Tumor initiating cells,TICs)的鉴定;晚期胆囊癌化疗新方案的客观有效性及患者生活质量与安全性评估。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CD133+细胞亚群后,以免疫荧光法定位检测CD133蛋白表达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细胞亚群含量。半定量聚合酶链式
目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eovascular AMD)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为主要病理特征,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已成为新生血管性AMD的一线治
目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是年龄性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关键病理改变。课题组前期研究提示RPE细胞损伤后,其免疫调节功能受损导致的眼底炎性微环境可能是促进AMD进展的重要机制。新近研究发现,AMD标志性病理沉积物玻璃膜疣(drusen)的重要成分之一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