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也许再没有比诗歌的处境更令人尴尬的事情了,因此在我看来,厘清诗歌创作中的理论问题,确立诗学中的主要原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纵观二十世纪中国新诗走过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半个世纪前的九叶派和九十年代的诗歌之间颇有相似之处,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仿佛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之后,我们又回到了从前的路上。笔者试图通过对九叶派诗学理论的探讨,来说明他们是如何和时代紧密相关,但又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实现了创新和综合,并努力揭示其诗学的价值和意义,以有益于当下的诗学建设和诗歌创作。 本文围绕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诗歌的本质,经验与表现这些核心的诗学问题,从四个方面透视了九叶诗学的内涵:九叶派既强调艺术和现实的结合,又力图保持艺术的独立性,树立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本位的思想,为保持艺术的独立性,他们提出了一个颇有创见的命题:诗的现代化的本质与前提即是诗的民主化;九叶派反对诗是情感的说法,认为诗是经验的智性传达,提出了“经验论”的本质观。经验有情感、意志、生活、自然等成份,但必须都从诗人主体本身产生,并得以智性表现,在如何把日常经验转化为诗的经验的问题上,提出了“现实、象征,玄学”的诗学原则;九叶派的意象建构使现代意象诗学趋于成熟,他们发现了意象的产生与无意识的关系,在意象创造的方法和途径方面借鉴了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理论,把意象的运行归纳为两种形式:扩展和结晶,认为意象运行的动力来自想象,注重意象象征功能的发挥;基于对“人生就是戏剧”的认识,提出诗歌应该得着戏剧表现的主张,以反对直接的抒情造成的政治感伤和情绪感伤,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戏剧主义的批评体系。 九叶派的诗学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但又生长在古典、现代诗学传统和历史语境之中。本文从历史的原则出发,采用比较方法,说明其虽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但由于自觉地强化其创造性转化意识,所以它仍是和自己的历史境遇发生关联的诗学,是中国式的现代主义。全面的综合意识,使他们在诗学史上实现了一次全面的创新,具有很高的诗学价值:纠正了历史的流弊,确立了艺术本位的思想,为新诗的发展确立了新的逻辑;强调内在体验与外在现实的统一,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内在现实主义”的主张,使主观和客观相平衡,个人性与社会性相结合;对玄学的提倡使诗学中关于情与理的关系的探讨更为深入,使真正的 智性化的诗歌成为现实,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最后在诗歌的理论及实践领域开辟 了一个新的抒情领地——戏剧化。改变了抒情诗的内在形态,使诗歌有力地应对 了时代的压力。九叶诗学是现代诗学发展到四十年代一个必然的结果,经过近30 年的中断,78年后重新复苏,对 80年代的膘陇诗学和 90年代诗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九叶派标志着现代主义趋于成熟,把新诗的发展推向一个高峰。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面对时代语境,我们必须立足于诗歌 本身,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以开放的心态和高度综合的气魄,不 断吸收转化传统、时代、文化等因素,并将其引向自身的写作,再者,就我们时 代的现状而言,它是如此多样和复杂,所以在真正的写作和时代之间,可能和有 益的诗歌必须不得不变得沉静、深思而发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