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GNSS对流层延迟建模与预报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性大气折射造成的对流层延迟是GNSS测量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同时也是探测大气水汽含量的有效数据源。本文针对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天顶方向对流层延迟改正(ZTD)建模、预报,以及大气可降水量(PWV)反演开展研究工作。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的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对实现高精度GNSS服务和促进GNSS气象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科学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解决GNSS信号的对流层延迟改正提供新思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基于20个IGS站分别构建BPNN-ZTD模型和LSSVM-ZTD模型,在时间域上实现ZTD预报。其中,BPNN-ZTD模型可以实现厘米级的长期预报,但对于高频信号预报效果较差。另外,提出了一种顾及训练样本相关性的LSSVM-ZTD建模方法,在两个小时内可以实现亚厘米级的ZTD预报,2019年11个测站不同季节的ZTD预报RMSE平均值为6.0mm,可用率(预报值偏差±5mm为标准)平均值为63.93%。相较于同时段BPNN-ZTD模型的预报结果,RMSE值减小约24mm,可用率提高50%左右。2、基于欧洲地区85个IGS测站评估了两种ERA5数据反演ZTD值的精度,利用积分法估计的ERA5P-ZTD与IGS-ZTD的一致性优于基于模型法获取的ERA5S-ZTD。分别基于无背景数据、ERA5S-ZTD为背景数据和ERA5P-ZTD为背景数据三种情况,采用LSSVM算法分别建立三种区域ZTD模型(EST-ZTD1、EST-ZTD2、EST-ZTD3),在空间域实现ZTD高精度建模和预报。结果显示:当基于LSSVM算法建模时,补充背景数据为约束条件建模效果更佳;且EST-ZTD2模型较好地补偿了ERA5S-ZTD与IGS-ZTD间的系统偏差,2018年10个测试站的ZTD预报值的月RMSE平均值为22.9mm;相较于ERA5S-ZTD,该模型精度提升19.1%;EST-ZTD3模型的月RMSE平均值为9.0mm,比ERA5P-ZTD的精度高1.6%,个别测站的精度提升率可达40%,这主要依赖于研究区域训练测站的分布情况以及测试站与训练站间ZTD的相关程度。3、利用北美地区GNSS-ZTD数据系统评估了BPNN、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和LSSSM算法的建模精度、效率、稳定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当利用小规模样本进行建模时,RBF算法建模效果最佳,LSSVM算法建模的精度和稳定性与RBF算法精度相当,但效率较低;当样本数据量过大时,BP算法建模优势明显。4、利用时空域建模特性均较好的RBF算法,基于Suomi Net网络提供的大气参数产品构建了北美地区ZTD预报模型RBF-ZTD。该模型的预报精度受测站空间分布影响明显,不同区域预报值的月RMSE平均值相差10mm以上;其中测站分布密集且均匀的西北地区的月RMSE平均值为21.3mm;整个研究区域月RMSE平均值为30.9mm,年RMSE平均值为31.9mm;基于ZTD预报值分别采用Suomi Net和GPT2w气象数据反演PWV,月RMSE平均值分别为4.9mm和5.7mm;反演精度依赖于ZTD预报值的精度。
其他文献
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组成主要包括集料、沥青与空隙三部分,是沥青路面整体服务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集料颗粒的形状、大小、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沥青分布和空隙特征也复杂而多样,因此建立集料-空隙之间的关联对混合料体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表面理论与胶浆理论是针对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分布的理论基础,前者将混合料分为提供强度的矿质集料与提供粘结力的胶结料;后者认为混合料是多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系,将混合料分为微分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的抗腐蚀抗疲劳性能优异、比刚度和比强度高、易加工成型且施工便利,外部粘接CFRP片材的加固技术逐渐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加固钢结构。钢/粘接层界面剥离失效是CFRP/钢复合结构常见的失效形式,该界面粘接强度成为影响复合结构整体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亟待提升该界面粘接强度。本文采用抛丸表面处理技术增加钢板表面粗
本文基于桥梁结构稳定理论,对组合式桥墩刚构-连续结构体系桥梁的力学性能,包括临界荷载、稳定特征值、变形、弯矩等有关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刚构-连续组合结构体系桥梁以及组合式桥墩的结构特点,通过桥梁结构稳定已有研究成果的归纳分析,明确了组合式桥墩、刚构-连续结构体系桥梁结构分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了相应的研究目标和内容。(2)基于结构稳定理论,剖析了桥梁结构稳定问题的内容、应
由于工业生产中Cr(VI)和Pb的大量使用,导致水环境中Cr(VI)和Pb浓度持续升高,对水生生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我国广布的两栖物种之一,对环境污染物极其敏感,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指示生物。本研究旨在评估Cr(104μg/L)、Pb(50μg/L)单一及复合暴露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理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中国林蛙Gs 26期蝌蚪进行C
道路信息提取是遥感图像处理及解译等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道路提取工作常受影像分辨率影响,且传统的道路提取技术往往难以实现自动化的道路提取。近几年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被更加快速、便捷的获取,并且由于其中有着许多丰富的、详细的、重要的地物信息,如果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道路信息被高效、准确的提取并加以利用,将会对交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深度学习作为近几年进步最快也最有前途的技
城乡公交承担着城乡旅客运输的主要任务,推动着城乡间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随着机动化出行的普及,城乡公交竞争力不足、供需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小件快运作为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运输成本大、需求“散、乱、少”等原因,在城乡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为此,交通运输部《2021年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提出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
钻爆法开挖隧道过程中炸药爆炸对周围岩体及结构物的影响和损伤一直是相关科研人员广泛关注的问题,爆炸应力波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使得爆破产生的影响难以准确预测。为了分析隧道初支混凝土在爆破时的振速规律并探寻合适的减振措施,本文以北京云龙山隧道为背景,从现场采集得到的振速曲线入手,利用回归方法对振速曲线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结合连续小波变换探究曲线中蕴含的信息,并综合现场减振措施的测试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减振
目前在建筑行业中冷弯薄壁型钢(CFS)结构体系因为其诸多优点得到大量使用,也逐渐吸引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目前对拼合柱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相关规范也未明确给出拼合柱承载力计算方法,无法科学有效地指导实际工程问题。因此,本课题组从考虑螺钉拼合板的稳定、拼合截面板组相关性、构件整体力学性能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拼合柱通用承载力设计方法—“基于承载力单元的叠加法
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关注焦点,美、欧、日等国家的汽车产业巨头和知名互联网公司纷纷投入巨资进入此领域,我国也将其列入《中国智能制造2025》发展规划,但无人车测试技术与方法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因此,研究无人车安全性能测试技术与方法至关重要。在无人车安全性能测试中,实际景物测试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研究的无人车性能测试行人模拟系统为实景模拟测试的重要设备,对其进行研究设计,应用后将降低
数控机床是一个复杂的总体系统,其子系统的电子元器件、机械零部件众多,且工作时子系统必须保持高度的协调性与稳定性。由于机床的本身属性和功能特点,在开展相应的可靠性评估时面临着故障表现形式复杂、故障信息难以统计,数据面临小样本的特点。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对数控机床的主要故障表现形式做了相关梳理与分析,之后开展了一些可靠性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采用贝叶斯理论以及相关的改进算法完成了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