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一日千里,给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在市场竞争,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乃至军事实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科技水平,只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推进器”,风险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风险投资是一种投资行为,即一种配置资金的行为,那么,就必然存在与此相应的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市场。概括地说,风险资本市场是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市场,它相对于传统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它由传统的资本市场变迁而来,同时又与传统资本市场有着显著的区别。传统资本市场就是为了比较成熟的大中型企业以及具有一定资信实力的其他机构筹集中长期资金的市场,这个市场发展历史较长,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行机制。但是,传统资本市场一般只局限于为“常规企业”提供长期融资,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则存在一种“歧视”。如证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均设定了严格的上市标准,这些标准通常只有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的企业才能达到,而在长期借贷市场上,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信用记录和可供抵押的资产,它们在申请贷款上通常处于劣势,而风险资本市场恰恰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定义了什么是风险资本市场,然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讨论了发展中国风险资本市场的重大意义,如推动技术创新;加快高科技产业化发展;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中国中小型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减轻就业压力;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等。并介绍了本文所涉及的一些理论,如企业的“生态位”理论、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本文第三章将中国与国外风险资本市场体系的发育情况作了对比,包括风险资本的市场规模、供给主体以及市场机制等,试图找出中国风险资本市场发育迟缓的原因,并在第四章作了详细的分析。中国风险资本市场发育迟缓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风险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所有者“缺位”,效率过低。(2)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不畅。从表面上看,我国风险资本同样能通过上市、并购、回购、清算等方式退出。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方式在我国的法律适应性和操作可行性方面都存在问题,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并不畅通,尤其是风险投资家期望的公开上市渠道不畅通。(3)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缺陷。风险基金的组织形式大体上分为公司制、信托基金以及有限合伙制三种。中国风险投资主体主要为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基金,而国外风险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基本上采用的是有限合伙制形式,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的企业能够更好的降低成本,激励经理人。(4)风险投资服务体系脆弱。对风险投资公司来说,中介机构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提供传统研究和评估服务,二是提供谈判服务。由于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还很薄弱。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缺少风险投资方面的专家,中介机构力量薄弱;其次,没有形成与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相适应的社会监督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再次,各种中介机构组织混杂,没有相应的行业自律组织;无明确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市场准入条件。(5)风险资本家缺乏有效的激励。风险投资需要大量的懂技术、管理、营销、金融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通才),也就是风险投资家。没有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很难发展壮大。目前,中国风险投资从业者素质远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导致风险投资发展缓慢。有的风险投资公司即使完成了初期投资,但由于风险投资家自身素质、管理经验的欠缺对投资项目的后期跟踪和辅导都跟不上,从而导致投资效率低下。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分别从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风险资本市场。(1)充分发挥政府基金作为“引导”基金的作用,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引导基金又称“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政府先成立一个创投的母基金,然后去参股市场上的其他创投基金——这些子基金市场化运作,但又可以在母基金的引导下有选择的投入政府希望发展的产业。政府通过少量投资进行先期启动,可以提高风险投资的信誉,增加投资者的安全感,带动和引导大量民间资本对高新技术的投入,对社会资金的投放产生导向作用。因此,政府创办风险投资机构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确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长远看,政府不能长期替代社会投资。“引导”应该作为政府风险投资基金的关键词。风险投资基金的募集方式有公募和私募两种。在美国、日本、印度以及中国台湾,绝大部分的风险投资基金是采取私买方式。私募基金是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的,它不是面向所有的投资者,而是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私募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投资力量,它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创业投资的形成更是不可替代。但是,谈及中国的私募资本,由于正式的法律文件中并没有私募的概念,私募实际上是处于地下和半地下的状态,健康的私募得不到鼓励和引导,欺诈性的私募难以得到禁止。因此,采取相关措施,适当发展中国的私募资本市场是值得认真考虑的。私募基金的设立或者合法化是中国当前的迫切需要。(2)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是主板市场高速发展,创业板即将推出,场外市场正在探讨,技术产权市场方兴未艾。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架构应该是在建立健全创业板市场、场外市场、主板市场等多层次股权、产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形成以上市、并购为主,以回购、境外上市为辅的多元化退出机制。包括充分利用主板市场;整合和加快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国内创业板市场;鼓励公司回购;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海外证券市场融资;疏通清算渠道等。(3)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投资服务体系,如建立风险投资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督导机构以及专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等。(4)拓宽风险投资领域。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风险投资大部分集中于北京、上海和深圳,而对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风险投资数量不大。整个西部地区在2007年的投资额度仅仅占总量的3.2%。而对于中国来说,发展风险投资可以促进西部大开发,因此应该加大中西部地区的风险投资发展力度。(5)建立风险投资人才机制。中国目前风险投资人才匮乏,相当一部分风险投资管理者是政府行政任命的官员,缺乏在技术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人才缺乏的原因,除了中国引入风险投资时间较短、从市场实践走出来的人才较少的原因外,主要的还是中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吸引、培育、使用、激励风险投资人才的机制。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风险资本市场,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人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