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吡唑氧乙酸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吡唑类的化合物,尤其是吡唑类的芳环化合物被发现有着广泛的生物活性,已发现了许多吡唑类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及药物等。芳氧乙酸类化合物同样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长期以来一直是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作为禾本科谷物中阔叶杂草的除草剂。为此我们将两者结合设计合成了新型吡唑氧乙酸类化合物,以期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首先3-芳基-2-丙烯酸酯与芳基肼在醇钠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1,5-二芳基-3-吡唑烷酮,收率在65%以上。然后进一步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FeCl3·6H2O的催化作用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得到1,5-二芳基-1H-3-羟基吡唑,产率在80%以上。合成得到的三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唑烷酮和羟基吡唑,并经元素分析、1H-NMR分析证明所合成的结构与预期结构相符。此外经过溶剂缓慢挥发,得到了1-(4-异丙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3-吡唑烷酮的晶体,并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进一步证实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正确,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14.737A,b=7.149A,c=17.493A,α=90.00°,β=112.03°,γ=90.00°。   然后,1,5-二芳基-1H-3-羟基吡唑在丙酮溶液中碳酸钾作用下与溴乙酸乙酯反应生成1,5-二芳基-3-吡唑氧乙酸乙酯新型化合物。合成得到了九种1,5-二芳基-3-吡唑氧乙酸乙酯,进而将其进一步水解生成均未见文献报道的九种1,5-二芳基吡唑-3-氧乙酸,一次重结晶的产率在80%以上,经元素分析、1H-NMR分析证明所合成的产品的结构与预期结构一致。同时经过溶剂缓慢挥发,得到了1,5-二苯基-3-吡唑氧乙酸乙酯(CO),1-苯基-5-(4-甲氧基苯基)-3-吡唑氧乙酸乙酯(C1)、1-(4-甲基苯基)-5-苯基-3-吡唑氧乙酸乙酯(C4),1,5-二苯基吡唑-3-氧乙酸(DO)的单晶,并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其中CO晶体属于正交晶系,所属空间群为Pbca,其余得到的晶体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均为P2(1)/n。CO晶体的晶胞参数a=11.143A,b=15.733A,c=19.484A,α=90.00°,β=90.00°,γ=90.00°;C1晶胞参数a=11.468A,b=18.733A,c=9.122A,α=90.00°,β=111.56°,γ=90.00°;C4晶胞参数a=11.029A,b=18.736A,c=9.366A,α=90.00°,β=113.25°,γ=90.00°;D0晶胞参数a=5.853A,b=13.286A,c=18.997A,α=90.00°,β=94.07°,γ=90,00°。   同时对合成得到的C0、C1、1-苯基-5-(3,4-二甲氧基苯基)-3-吡唑氧乙酸乙酯(C2)、C4、D0、1-苯基-5-(4-甲氧基苯基)-3-吡唑氧乙酸(D1)、1-苯基-5-(3,4-二甲氧基苯基)-3-吡唑氧乙酸(D2)、1-(4-甲基苯基)-5-苯基-3-吡唑氧乙酸(D4)八个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试、小菜蛾的室内生物活性测试、朱砂叶螨的室内生物活性测试、蚕豆蚜的室内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D1对油菜菌核病活体杀菌活性达到了90%以上,值得做进一步研究。其它化合物对上述四种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没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杀菌活性均小于50%。
其他文献
共轭微孔高分子由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重量轻等特点,可在开发新能源、缓解环境污染等问题上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本文设计、合成并表征了三个不同体系的共轭微孔高分子,旨在丰富共轭微孔高分子的合成策略、探讨合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考察产物在气体储存和染料吸附中的潜在应用。1.基于Yamamoto偶联反应,设计、合成并表征了两种二茂铁基共轭微孔高分子。分别以5,10,15,20-四
本论文用两种镍金属配合物(PPh3)2NiBr2(1)和(PPh3)2NiCl2(2)在MAO或A1Et2C1作用下,研究了存均相有机溶剂中和两相离子液体/溶剂体系中催化乙烯齐聚的行为。结果表明催化体系显
铝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之一,具有硬度大,机械强度好,易塑性等优良性能,常用于制造罐体、反应釜以及其他部件。铝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内壁会因为不同的原因产生积垢,积垢易导
联萘衍生物在手性合成及手性识别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运用电子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两个具有C:对称性的联萘衍生物,分析了各光学构像的稳定性、消旋异构化所需克服能量的主要
在1893年Werner创立配位学说,至今已过去120多年,配位化学作为无机化学的一个分支发展地十分迅速。其中Salamo型双肟是一类重要的含氮配体,是由醛或酮及其衍生物的羰基与伯胺、肼及其衍生物的氨基缩合而制得的,此类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另外,Salamo型双肟与金属离子配位所形成的配合物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能:如氧化还原性、催化活性等;功能材料的应用;甚至某些Salamo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