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阻挡的。灾害的摧毁性,让很多人流离失所。人类无法控制灾害的发生,只能在灾害发生后尽力的弥补损失。灾民的救助工作是救灾工作的第一步,安置工作是救助工作的一部份。本文立足于工业设计,围绕灾后安置工作中的救灾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展开研究。 自然灾害发生后,房屋遭到破坏的灾民流离失所,政府或专门机构为了安置这部分灾民,统一修建、管理救灾住所。这种救灾住所指的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灾后临时居住设施。世界各国使用较多的救灾设施主要有帐篷、风棚、简易房、移动住房等四类。这四类救灾住房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对这四类设施的分析,找到设施规划的一些突破口。更进一步对制约规划与设计的条件进行分析。 制约设施规划的因素是由“人——设施——环境”的关系决定的。这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救灾设施作为一种特殊的居住产品,为灾民的救助而设计,灾民在灾害环境中使用它,短时间内依靠它进行起居生活。因此,它的功能特点、结构特征必须服务于人在这个环境和时间段内的需求。这些功能特点和结构特性是由它的使用环境、使用者、使用时间决定的。 成功的规划能够为设计提出正确的指导思想。设施的结构要能够解决恶劣环境对居住设施的需求;设施内部环境及功能设计,要能够解决灾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施辅助设施的设计,要能够适用于不同时间段的居住,短时间居住不会过于铺张浪费,较长时间居住也不会过于简陋。 根据指导思想,提出我对灾后临时居住设施设计的方案,并作进一步的具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