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氧在一氧化碳和甲醛催化氧化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1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氧化碳(CO)和甲醛(HCHO)是两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物,其有效减排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CO和HCHO均可以通过催化氧化的方法实现经济高效的控制。揭示CO和HCHO在催化剂表面的非均相氧化机理对于经济高效催化剂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关于一氧化碳和甲醛的反应机理的研究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催化剂表面调控对于氧化反应循环过程中活性氧物种的演变规律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借助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工具,选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且经济性高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从原子水平对CO和HCHO在催化氧化循环过程中活性氧物种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这对于高效应用型CO和HCHO脱除催化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课题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尽管过渡金属改性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在多污染物协同脱除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然而其表面的CO氧化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最初构建了两种模型,即V2O5/TiO2(001)和V2O5-WO3/TiO2(001),以揭示CO氧化的可能路径及活性氧物种在氧化过程中演变机制。研究发现,V=O是CO氧化反应的活性位点。CO在两种SCR催化剂上的整个氧化循环主要由两个氧化阶段组成。首先,CO与催化剂表面的末端晶格氧(V=O位的O)发生反应,遵循Mars-van Krevelen机理,是整个CO氧化过程的决速步。随后,在氧空位Ov吸附的O2形成的原子单氧Oe子被另一个CO的氧化反应所消耗,遵循Eley-Rideal机制。反应路径的能量分析结果表明,V2O5/TiO2催化剂比V2O5-WO3/TiO2催化剂具有更好的CO氧化活性。在前面研究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开展了过渡金属(Mo、Fe和Co)改性的V2O5/TiO2催化剂上的氧化机理研究工作。研究发现,Mo改性的SCR催化剂表面的CO氧化机理和W改性的SCR表面的反应机理类似,而其与Fe和Co改性的SCR催化剂表面的氧化机理则不同。Fe(或Co)改性SCR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为Fe-O(或Co-O)结构。该晶格氧(Fe-O或C-O结构上的O)和随后在该处形成的原子单氧在整个CO催化氧化循环中起关键作用。与W和Mo掺杂的催化剂相比,Co和Fe掺杂可以明显降低整个CO氧化过程中的决速步能垒,表明Co和Fe可以提高V2O5/TiO2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主要原因是Co和Fe掺杂有利于表面电荷转移,并在改性SCR催化剂表面提供高活性的氧物种。其次,非金属改性也是一种高效的CO氧化催化剂的调控策略。本文选择了地球大量赋存的低成本的黄铁矿(FeS2),采用非金属氮(N)原子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 FeS2和N掺杂FeS2(N-FeS2)上CO氧化的所有可能反应路径及活性氧物种的演变机制。研究发现,在催化剂表面可能形成两种活性氧,包括吸附的O2和解离的原子单氧。结果表明,CO倾向于首先与O2解离形成的原子单O(FeS2)和吸附的O2(N-FeS2)的发生反应的氧化路径。与FeS2(120.61kJ/mol)相比,CO在N-FeS2(53.13 kJ/mol)表面氧化反应决速步能垒较低,表明N掺杂可以提高CO氧化活性。电子结构分析表明,N掺杂可以改变FeS2表面相邻铁原子的电子密度分布,从而形成有利于O2吸附的电子结构,进而促进O2活化和随后的CO氧化。CO在N-FeS2的氧化循环包括三个阶段:O2吸附→第一阶段CO氧化→第二阶段CO氧化。然后,基于Mn基催化剂优异的低温催化性能,本文开展了 DFT计算以揭示活性氧在Mn/TiO2表面上CO非均相氧化过程中的作用,并系统地探讨了气体分子(CO,O2,CO2等)在Mn/TiO2(001)催化剂模型上的活性中心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Ti5a-O2b-Mn5c(TOM)配位结构是CO和O2化学吸附的活性中心,同时也是后续CO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进而提出了 CO在TOM结构上主导的氧化反应循环,包括三个反应阶段,即第一阶段CO氧化→表面再氧化→第二阶段CO氧化。两种活性氧物种,即TOM结构上的晶格氧和表面再氧化过程中形成的单原子氧,在CO氧化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氧化循环过程中的能垒低于50 kJ/mol,这很好地解释了 Mn/TiO2催化剂在低温下具有较高CO氧化活性。最后,基于前面对于Mn/TiO2催化剂表面性质的认识,本文深入探究了Mn/TiO2催化剂上HCHO催化氧化过程中氧空位(Ov)的效应。结果表明,Ov的存在可以显著降低Mn/TiO2表面HCHO氧化的能垒(HCHO在完美和有缺的陷Mn/TiO2的表面氧化反应过程中最高的能垒分别为247.96和62.54 kJ/mol)。主要原因是Ov的存在可以改变活性中心的电子密度分布,从而形成有助于O2吸附和活化(分解成两个原子单O)的电子构型,这有利于HCHO分子上的C-H键断裂和随后的完全氧化。
其他文献
弘仁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山水画大师,其天性孤高,作为遗民具有反抗清朝暴政的气节与精神,同时又是寄心佛道的修行者,他的山水画表现出一种清逸、冷寂的格韵,一直为后人所崇仰。中国画历来讲求“以形写神”“以技写心”,画家的绘画技法是表达其内心感受与精神境界的必要手段,因此,对弘仁山水画技法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从存世弘仁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在技法的传承方面,他注重对宋、元诸家技法的学习,同时受到董其昌艺术理念的影
钢铁企业产生的除尘灰会对环境及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同时,随着高品位铁矿的枯竭,一些高磷铁矿的利用易造成铁水磷含量的偏高,使钢材出现冷脆和裂纹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减低工程可靠性。此外,脱磷所用含氟炉渣又会造成炉衬侵蚀与环境污染。因此,如何利用除尘灰制备炼钢脱磷剂,并在此基础上减少氟化物的危害是实现炼钢无害化的难题之一。本文以某钢企炼钢除尘灰为原料,研发出一种高效炼钢无氟脱磷剂,探明不同物质在脱磷
六朝时期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南北民族交融,多元文化思想融汇,是中国文学与艺术开始走向自觉的关键发轫期。六朝时兴薄葬之风,厚生重死,瓦器成为最重要的载体。纵观纪年墓出土的六朝越窑瓷塑,面貌丰富,承载着特有的时代气象。作为这一时段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类型之一,六朝越窑瓷塑研究无疑是陶瓷史研究中的重要命题,对于澄清陶瓷史分期发展及技艺演进等诸多问题有着非同一般的借鉴价值。本文无意全面概述六朝越窑的整体发
“董巨”在画史上一直被视为文人山水画之宗,然而董源、巨然的山水作品在流传中渐渐难能一见,董巨的真实面目也日趋模糊,历代的山水画家们对于董巨的继承都做出了相关的努力,明代吴门画派宗师沈周和他的师友们也一起努力延续了以董巨为宗的文人山水传统,他们对于董巨山水以及以董巨为宗的文人山水收藏是非常丰富,沈周不仅有幸目见董巨真迹,在和师友们的学习与交往中也更为深切地体会董巨的传承。沈周对于董巨的学习和探究贯穿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文化与旅游融合”成为热词,引发各界的关注与讨论。国家相关政策不断提出要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加强旅游地传统文化面向旅游者的展示。从旅游者需求来看,新时代旅游者需求已经从过去简单观光旅游演变成求新、求知、重视文化体验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旅途中增加对文化的体验,更能使旅游者身心放松,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品质。从旅游地供给来看,当前旅游业进入品质化发展阶段,
学位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轴承作为发动机关键安全件也是航空发动机的最重要的核心基础件,被公认为我国航空装备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尤其主轴轴承的性能、寿命及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寿命及可靠性及安全性。因此突破发动机主轴轴承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国防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亟须。随着航空发动机向着更大推重比、更高转速、长寿命及高可靠性发展,对发动机轴承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轴承材料的性能
目的:探讨化癥散积方治疗肝癌的临床有效性和组方规律,分析其单方及与顺铂联合使用时对肝癌细胞的影响,从基因层面阐明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提供新思路。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和国医堂刘铁军教授工作室使用化癥散积方和(或)西医基础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比较两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Child-Pugh评分改变情况。2.采用
中国古代绘画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随着西学东渐,晚清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文化也面临着改变。国画教育方式由传统的师徒制改变为学院化教学,以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核心的民初国画教学的学院化进程便是本论文的核心。本文以中国画的课程设置为线索重点讨论上海美专的中国画教学情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1916年,“毛笔画”出现在上海美专课程中。上海美专早期为了培养商业美术人才,侧重西洋画
本课题属于中国印学理论研究范畴,是对民国时期印学文献的整体研究。以民国时期印学著作和期刊中的印学文章为基础,深入挖掘民国时期印学文献的价值,并提出了一个“民国范式”新的理论构想。这里的“民国范式”是指在民国时期,印学文献研究已经形成一种清晰的历史模型,这个模型包括:民国时期印学文献中的观念与认识;受新出土资料和新方法的影响;科技进步及媒体的介入;金石篆刻课程的传授;展览的推动作用。因此,全文主体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