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作为资本市场主体和国内金融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多的机遇,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但同时复杂激烈的形势也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频发操作风险事件,损失金额不容小觑,况且国内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还处在起步阶段,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完善。因此结合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去研究操作风险的计量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梳理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发现损失分布法较为适合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计量,所以选取国内248家商业银行在2000~2019年通过公开报道的1849件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损失分布模型对损失频次数据和损失强度数据分别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再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出商业银行总体损失事件和各类别损失事件应该计提的风险资本金。在充分考虑损失数据的左截断性质后对改进模型,最后计算出在99.9%的置信区间下,商业银行一年应计提的操作风险资本金为4873.70亿元。对于内部欺诈事件,应该计提3258.04亿元;对于外部欺诈事件,应该计提812.54亿元;对于其他事件,应该计提803.12亿元。其次,本文重点探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对操作风险的影响,作用机理如下:不当的激励机制易使员工产生触及操作风险的动机;不合理的决策机制难以形成牵制的工作环境,做出冒险决策;不严格的监督机制让潜在的操作风险有可乘之机,增大操作风险的损失。本文以国内九家大型银行为研究对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公司治理机制与操作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和不足的确是操作风险频发的原因之一的结论。最后,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其一,培养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严防道德风险;其二,尽快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其三,改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内控制度;其四,健全操作风险外部监管体系。尽管操作风险多半是人员导致,但其根本原因却是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制度上的不规范,商业银行应“警钟长鸣”,完善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如今,商业银行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从公司治理机制角度分析操作风险的成因为后续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来改善操作风险现状是正确且有效的措施,对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效率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