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在我国范围内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一项需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我国范围内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一项需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来运转的工程。国家财政补贴、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必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指导,以贵州省晴隆县的退耕还林实践为例,分析退耕还林给晴隆县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退耕还林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提出退耕地区应如何以退耕还林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相应措施。退耕还林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公共政策,有许多政策和技术性的问题亟待解决,《退耕还林条例》中缺乏科学性、脱离实际的“一刀切”的做法并不能完全保证退耕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滞后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也是退耕还林难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外退耕还林工程还制约了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对私人投资林业存在着挤出效应,也造成农村的能源压力,这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也直接影响退耕还林的经济成效。通过前面的分析,提出为实现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应该建立生态林的混合产权制度,优化退耕还林的产权配置,财政补贴和市场手段相结合,政府调控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利用地方优势,大力发展后续产业,解决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退耕还林的长效激励。此外还要加强退耕还林中科学技术的运用,加强退耕还林的法制化建设,确保退耕还林的“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
其他文献
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大社会难题。几十年来,党和政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
随着农牧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建设的扩张,土地使用权作为土地产权的一部分,不断发生着流转。草原使用权流转研究是目前我国农村牧区问题研
关于夏文化探讨,经过80多年的努力,到20世纪末,学界基本形成共识。近年来,于共识之外尚有不同声音发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14C测年数据的影响,回归旧说——二里头遗址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一个常见的腰腿痛疾患,由于该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医生对某些特殊症状与体征缺乏认识,可延误诊断或造成误诊,本文通过200例症状与体征分析,认为:该综合
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揭示了莲湖区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区内用地紧张;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土地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土地利用强度有待
芜湖米市——近代中国四大米市之一,一直是学界的关注点之一。本文依托翔实的历史资料,运用历史学、市场学、货币金融学等有关原理方法,对芜湖米市作出新的历史考察。本文考
新农村建设是涉及我国最大一个社会群体--农民的浩大工程,处于基层的乡镇政府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乡镇一级政府的决策倾向和行政理念的表达则取决于其主要的行政领
在我国,政府垄断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集体所有的土地要想进入建设用地市场进行流转就必须通过国家的征地程序转化成国有土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耕地稀缺,城市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增收,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
作为一种有效的二语习得策略,窄式阅读对于初中英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可以看出,窄式阅读体现了初中英语课程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