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芒果街上的小屋》(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1983)是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Sandra Cisneros,1954-)的成名作,讲述了一位墨西哥裔的美国小女孩埃斯佩朗莎在芝加哥移民区芒果街上的成长故事。本书于2006年由旅美年轻译者潘帕译成中文。此译本一经出版便高居全国畅销书销售排行榜数月之久,是国内颇受成人和儿童欢迎的儿童读本。潘帕译的《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唯一的中译本,也是众多读者阅读研究的范本。泽者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通过大量注释的运用,尽可能弥补翻译过程中文化缺省的问题,尽可能贴近于原文,克服文化交流的障碍,从而实现与原文相近的文学价值和教育功能。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批判了以往在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归化翻译策略,提倡译者的“现身”,指出异化翻译的核心就是彰显原作的异质性,主张运用“妄用式忠实”“阻抗式翻译”等翻译策略,打破目的语文化的规范,彰显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保留“异质”。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不仅是一种翻译方法,更是一种文化策略,它强调通过阻抗的翻译实践抵制通顺译文所造成的透明幻觉,突显异域文本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从而抵制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自恋,提倡文化平等,保护文化多样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此外,韦努蒂试图将异化的翻译发展成为一种理论的批评的和文本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把翻译作为研究和实践差异的场所,而不是当今普遍认为的同一性。本文在系统阐释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以其作为评判标准,对《芒果街上的小屋》译文中的异质文化翻译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认为译文的异化翻译突出了墨西哥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性,保留了文化的异质,并以注解方式对文化进行补充说明,弥补了异化翻译造成的困惑和误解,从而有效促进了异国文化的传播。此种翻译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平等,更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因此,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而言,此译文无疑是十分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