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适的修己安人思想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iaodo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修己安人思想为主线,展示了叶适对何为道、外学和内求、立己与成物、知与行、手段与目的、义和利、内圣与外王等重大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并通过比较叶适与其同时代其他哲学家的异同,来显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主体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修己中,叶适将道解释为寄存于典章器物中的圣人立教安邦的用意。要认识这个“道”必须做“蓄德”的工夫,“蓄德”包括对外格物和对内诚意两个方面,格物又分为“耳闻”的间接知识和“目见”的直接知识,诚意又有“诚心”和“会意”两个内容。做到“蓄德”也仅是知“道”,并非是修己的完成,修己还需行“道”,行“道”首先在于端正身行,端正身行就要做到“复礼”和“寡欲”,前者规范了行为的手段,后者规范了行为的目的。下部分安人中,叶适提出了王道功利论,认为欲要安人,必先分清义利原则。居下位者,义利相和,养生送死既是利,也是义;居上位者,去利从义,去的是私利,从义即是谋求公利。分清义利原则之后,安人便由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路进行。安人也包括安自己,人生活于天地之间,天下不安,人何以安,安百姓之后才能安自己,安自己也即是能致知和正心。对于叶适来说,安人是由修己推出的,基本架构是修己——安百姓——安人,但外王不是由内圣推出的,外王与内圣在水心眼里是交织一体的,蓄德(格物和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安己(致知和正心)。文章最后将叶适哲学的特点归纳为:在道器观上讲“以器明道”;在为学方法上讲“内外交相成”;在义利观上讲“王道功利”;在工夫论上讲内圣外王交织一体。认为叶适的哲学是建立在对宋代多方学派观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是宋代的儒学的总结者。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改制作为一种涉及到较大范围内的利益再分配的经济行为,深刻影响到了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甚至现代化的进程。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改革者不免遇到诸多矛盾的
伴随着近代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大众的闲暇时间增明显增多、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休闲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主题之一,人们越来越需要科学的休闲理论来范导他们的休闲生活。在这种时代背景
维特根斯坦哲学和康德哲学在逻辑上具有某种深刻的联系,他们的哲学的核心是“批判”,前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受到了康德的“理性批判”的影响。康德的“理性批判”是对
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快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农村,在城市
《技术时代的艺术:论海德格尔的技术-艺术观》一文以海德格尔批判、克服形而上学与现代性危机为出发点,探讨了形而上学何以使古希腊人的“技艺”在技术时代分裂为同源却对立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维权意识的提高,加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管理上无论是模式还是水平都不尽相同,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及素养等也
本文从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出发,结合了他《摄影小史》、《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体》、《译作者的任务》等著作,提炼其艺术观点,找出本雅明思想中“光晕”的核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彰显个体自由的哲学思想对先秦乃至后世哲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一大理论高峰。然而自古以来,《庄子》被公认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