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牙周炎是由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的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和被拔除。关于牙周炎的破坏机制,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核中最重要的非组蛋白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其具有多种核外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其作为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炎症反应,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HMGB1从活化的单核细胞释放,参与致死效应,且可激活下游细胞因子释放。HMGB1释放的延迟动力学显示该毒性细胞因子的靶向处理对于未来治疗具有潜在意义。迄今为止,关于HMGB1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空白,进一步了解牙周炎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HMGB1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HMGB1在牙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来自因正畸需要而拔除健康前磨牙的牙周膜组织,将组织块放入DMEM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达到汇合点后进行传代,取第3~6代细胞用于实验。1、将所用细胞以1×10~4个/ml的细胞悬液,接种入预先放置有细胞爬片的6孔板中,用波形丝蛋白和角蛋白抗体作为一抗,免疫组化ABC染色鉴定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来源。2、将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以2×10~4个/ml接种于96孔板中,24h后分别加入高迁移率族蛋白B1(0、10、30、100、500、1000ng/ml),孵育8h、12h、24h、48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3、将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以1×10~6个/ml接种于6孔板中,加入HMGB1(0、10、30、100、500、1000ng/ml)孵育24h后,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细胞中IL-6、RANKL、OPG的mRNA表达。4、将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培养瓶中,加入HMGB1(0、10、30、100、500、1000ng/ml)孵育24h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ANKL、OPG的蛋白表达。结果:1、经过免疫组织化学的鉴定,所培养的细胞表现为抗波丝蛋白阳性,抗角蛋白阴性,证明所培养的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成纤维细胞。2、MTT结果表明,30ng/ml浓度组24h时对牙周膜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P<0.05)。500ng/ml浓度组24h时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1000ng/ml浓度组在24h、48h时对牙周膜细胞增殖也有抑制作用(P<0.05)。3、RT-PCR结果表明,RANKL/OPG的比值在HMGBl在10ng/ml浓度组有明显的增高(P<0.05),IL-6mRNA的表达量在100ng/ml浓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RANKL/OPG的比值在10ng/ml浓度组较正常组亦有增高。结论:低浓度(30ng/ml)的HMGB1对牙周膜细胞有促增殖作用,达到一定高浓度(500ng/ml、1000ng/ml)时,会对其增殖有抑制作用。在10ng/ml浓度时,可能破坏了牙周膜自身内环境的稳定,有利于破骨细胞生成,100ng/ml浓度还会诱导炎症因子IL-6mRNA表达上调。这提示HMGB1可能会在牙周炎的发病以及炎症进展中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