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T的混动汽车构型分析与模式切换策略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具有多重动力源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具有纯电动汽车效率高、排放低、舒适性好的优点,还在保证整车续航里程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传统燃油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目前纯电动汽车技术还处于尚未发展成熟的阶段,混动汽车技术作为一种过渡型技术,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DCT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对构型分析与模式切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以某款DCT传统车型为参考车型,根据电机与变速箱之间的相对位置,采用穷举法列出所有可能的构型,并详细分析不同构型所能实现的工作模式与各模式在不同档位下的传动路线,最后对比各构型的优缺点,选择综合性能较优的主电机前后置可切换式构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据经济性与动力性的要求,设置整车参数与性能目标,对发动机、电机、电池组、变速箱进行选型与参数匹配,确定了阿特金森发动机+永磁同步电机+三元锂电池+DCT的方案;为了验证方案可行性,采用CRUISE软件,分别搭建了DCT式传统燃油车构型与主电机前后置可切换式构型的整车模型,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完成了基于规则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设计,并利用CRUISE的DLL接口与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前后置可切换式构型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构型,燃油经济性提高了29.9%。最后,为了能充分发挥主电机前后置可切换式构型的节油潜力,采用ISIGHT软件,对传动系的参数进行优化,选择主减速传动比与变速箱各档位传动比作为优化对象,建立以动力性为约束边界、经济性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在保证汽车动力性的前提下,燃油经济性提高了16.7%。
其他文献
为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化解能源危机,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其中电动汽车由于技术相对成熟,近年来率先在市场上得到普及。而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结合智能电网的发展,V2G技术应运而生,因此研究能够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直流快充的AC/DC变换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实现V2G功能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充放电效率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由驾驶员疲劳驾驶而导致车道偏离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常见原因,以车道保持为代表的横向辅助系统是避免车道偏离的有效途径。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基于疲劳检测的人机协同车道保持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面部特征识别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并与人机协同车道保持控制相结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部特征点识别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近年来,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发突出,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逐步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趋势。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其各项特性地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是用来描述电池所剩电量多少的物理量,它与汽车的续航里程直接挂钩。此外SOC对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式的选择、
当前人类社会面对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寻找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而交通运输业则是能源变革的关键行业之一,其中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其清洁、可持续、续航长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应用在汽车上最广泛的一种,其具有比功率高、启动快、工作温度低的特点。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中增加辅助能源,一方面可以在车辆大功率工况时提供额外的能量满足车辆行驶,另一方面可以对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因比能量和比功率大、循环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泛作为电动汽车动力源。而准确地掌握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有助于预测续驶里程、可有效控制电池过度充放电进而延缓电池老化。然而,目前主流算法大多只关注于改善个别SOC估计指标,忽略对提高其综合估计性能的研究。因此,如何能够在兼顾多项估计指标的基础上实现SOC实时高精度预测仍然是当今学术界重要研
横置板簧悬架能有效的减轻汽车簧载质量,为电动汽车提供更多的后排空间,是目前车辆悬架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横置板簧具有整体性,汽车从生产出厂后刚度就无法改变。随着簧载质量的变化,单一的刚度无法满足汽车悬架的平顺性和操稳性性能。为能够根据簧载质量的变化,相应改变横置板簧刚度,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横置板簧变刚度的调节机构。此机构通过改变副车架力臂的长短来实现变刚度的目的。因为悬架不仅要考虑刚度,阻尼也要
无人驾驶扫地车可用于公园、社区和工厂等不同的场景,因此无人驾驶扫地车在工程应用上前景广阔。本文依托于某企业提供的铰接式无人驾驶扫地车实车平台,针对铰接式无人驾驶扫地车特定场景下路径规划、循线行驶、定速巡航、跟车行驶、自主换道、自主超车、路口通行、主动避障、红绿灯启停、自动启停与制动以及定点停车等功能,设计无人驾驶方案,构建软硬件平台架构,并对无人驾驶铰接式扫地车运动规划关键技术进行了轨迹规划和速度
为了兼具轮式机构的高速性和足式机构的灵活性,本文设计出一款可在轮式形态和足式形态间自由切换的无人变胞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轮腿式机器人,其形态切换具有快速和全局的特点。为了保证其在驻车工况下快速全局重构运动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规划了各关节的运动轨迹并建立了此过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针对其直线行驶工况下的快速全局重构运动,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对无人
作为提高智能交通系统安全性和缓解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作为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方法之一,对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感知定位、决策规划和执行控制是车辆软件控制层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执行控制层,对无人驾驶车辆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路径跟踪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一种无需车辆模型参数知识的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ADP)的无模型路径跟踪基础控制,该基础控制可以最小化路径跟踪误差和质心侧偏角
变胞机构是指能在运动过程中改变其拓扑结构和自由度的新型机构。本文将变胞机构引入汽车领域,提出了能在轮式行驶和足式行走间自由切换的无人变胞车,其特点在于能快速全局变化。因其拥有两种运动形式,所以在复杂地形上具有高通过性,又在良好路面上具有高移动性。文中研究无人变胞车在结构化路面的制动时重构运动,为此需要建立重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进而分析在制动工况下无人变胞车进行重构运动的整车稳定性变化。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