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时间生物学理论为基础,通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依据血糖波动节律特征实施择时有氧运动干预,探讨T2DM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以及择时有氧运动对T2DM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特异性指标P-selectin、TAT、t-PA、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1.健康清洁雄性4周龄SD大鼠80只,体重180~220克,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N=12,H)和糖尿病造模组(N=68,G)。H组普通饲料常规饲养,G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第4周末G组大鼠禁食12小时后左下腹腔注射STZ(30mg/kg),隔日1次,连续2次;H组注射同等剂量安慰剂。第2次注射STZ24h后尾静脉采血检测空腹血糖。造模成功(血糖含量≥16.7mmol/L)后大鼠继续高糖高脂饲养1周。第五周末再次取尾静脉血复测空腹血糖。56只大鼠建模成功,成功率83%。2.将56只T2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N=14,C组)和运动组(N=42,S组),运动组再分6:00组(N=14,SM组),12:00组(N=14,SN组)和18:00组(N=14,SE组)。S组大鼠进行1周适应性跑台运动后按方案进行择时运动干预。第6周末,各组禁食12小时后大鼠尾静脉取血测空腹血糖,心尖采血分离血浆待测。3.ELISA法测血浆胰岛素、TAT、P-selectin、t-PA、PAI-1含量。4.运用SPSS11.5软件处理测试所获数据。结果:1.健康大鼠血糖水平18:00时明显高于6:00时(P<0.01),血浆胰岛素水平18:00时与6:00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 T2DM大鼠血糖水平≥16.7mmol/L,且18:00时与6:00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胰岛素、P-selectin、TAT和PAI-1水平升高(P<0.01),t-PA水平下降(P<0.01);Homa-IR升高(P<0.01),IAI、Homa-β降低(P<0.01)。3.6周有氧运动干预后,血糖水平S组(SM组、SN组和SE组)比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S组间比较SN、SE组血糖水平低于SM组(P<0.05)。胰岛素水平S各组(SM组、SN组和SE组)比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0.01),但SM、SN和SE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6周有氧运动干预后,Homa-IR S组比较对照组降低(P<0.01),Homa–βS组比较对照组升高(P<0.01),而IAI无明显变化。血浆P-selectin、TAT、PAI-1水平S组(SM组、SN组和SE组)比较对照组降低(P<0.01),血浆t-PA水平升高(P<0.01)。SM、SN和SE组间比较,SE组变化显著(P<0.01)。结论:5.1正常状态下,血糖水平波动呈现昼夜节律;T2DM大鼠血糖升高,血糖波动节律紊乱,胰岛素抵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衡,血液呈高凝、血栓前状态。5.2择时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血糖,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在血糖峰值时段(18:00)或12:00时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其运动效果优于血糖谷值时段(6:00),但对血糖水平波动的生物周期节律无调节作用。5.3择时有氧运动可以改善T2DM大鼠的血液高凝、血栓前状态,改善血小板功能,促使凝血纤溶系统功能趋于平衡,保证血流畅通。血糖峰值时段进行有氧运动干预的效果优于谷值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