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是近年来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自1986年开始,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逐渐拉大,在之后的20多年里,我国从一个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国家迅速成为收入分配极不平等的国家。根据统计资料,1992年我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26.6元和784元,到2010年二者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分别增长了9.43倍和7.55倍,城乡收入比值从1992年的2.58增加到了2010年的3.23,增幅为25.19%,年均增长率为1.26%。现有的研究大都聚焦在我国城乡收入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上,比如从制度变革、要素流动、外商投资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研究了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而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变量,即全要素生产率,其作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及其差距的变化必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的主旨就是在众多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基础上,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外商投资等因素建立计量模型,进一步探讨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本文首先对我国1992年至2010年外商投资的基本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回顾,分别从全国总体水平以及分为东、中、西部区域①的角度介绍了利用 FDI的基本情况。着重分析了全国及各区域引入 FDI的绝对量和相对水平,以及 FDI在我国的各行业、地区的分布状况。其次,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出发,介绍了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比较流行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文需要选择了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1992年至2010年各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分区域和时间段进行了对比分析,较详细的说明了东、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过程。再次,对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根据本文的实际需要选取了“城乡收入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值)来衡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的状况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最后,本文在第六章节介绍了学界较为流行的关于收入差距的理论:“现代化/发展”理论假说和“世界体系/依附”理论假说。并就外商投资如何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机理做了一定的梳理,认为 FDI主要通过工资水平和就业量、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因素,引起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而影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并对全要素生产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机制做了理论上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模型,从计量的角度考察了 FDI、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反映出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综上,本文实证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FDI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的关系,东、中部地区的省份大都进入了抛物线的右边部分,而西部地区则多数处于左半部分。全要素生产率在东部地区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中、西部则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因素中,人均 GDP较高和较低的省份往往城乡收入差距处于较高水平,而人均 GDP处于中等的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要低一些。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政府支出的增加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
其他文献
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已经成为实现我国耕地保护、农田综合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快速实现城镇化的最有效有段。然而,由于整治资金需求数额巨大,政府财政吃紧、角色缺失和监管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VaR指的是,在一定概率水平下,金融资产在未来特定一段时间的最大可能损失,它在风险度量、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管等方面都具有众多优点,现已逐渐成为全球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主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