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地区ICO监管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dw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区块链初创企业通过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s,ICO),向全球投资者筹集资金超过50亿美元。在ICO发展初期,ICO投资收益远超过传统金融市场,受此影响,各国/地区投资者纷纷涌入ICO市场。当ICO在各个经济领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与之对应的是,ICO欺诈、庞氏骗局和黑客劫持等犯罪活动的频发,如2017年12月,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SEC)对Plex Coin发行方提出指控,原因是向投资者承诺无法实现的巨额回报;越南胡志明市的一家科技公司涉嫌对3.2万人进行ICO诈骗,涉案金额达6.6亿美元。许多国家和地区就ICO发行出台了相关监管措施。但是不同国家/地区对于ICO的监管态度并不一致:有些国家/地区打算进一步规范ICO,对市场行为进行指导监督,或纳入现有法规,或推出全新的监管法案;相反有些国家/地区则直接禁止金融机构、企业乃至个人发行ICO项目和从事ICO投资,以防范金融风险。ICO依托互联网吸收全球的闲散资金,由于其跨国界特性,对于ICO监管,需要各国/地区保持步调一致,才能实现ICO监管政策目标。因此,本文欲探究导致各国/地区对ICO监管政策态度不一致的原因,希望能够为ICO的联合监管提供一定的帮助。文章介绍ICO主要特征和相关国家和地区对于ICO监管现状之后,对各国/地区ICO政策监管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文献梳理,现有ICO相关文献数量较少且主要使用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因此,在配置理论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本文的5个变量:国家文化价值(Uai)、法系(Lor)、政府治理效能(Gov)、金融开放程度(Kao)和国家经济结构(Eco),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包括必要条件稳健性检验和构型方案稳健性。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第一,各国/地区对ICO的监管态度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第二,就ICO而言,发达国家监管态度基本倾向一致,发展中国家则褒贬不一;第三,在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文化对ICO监管政策的影响会减弱;第四,拥有高质量的政府治理水平或金融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地区倾向对ICO实行宽松监管政策,反之,则倾向于禁止ICO。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现有与ICO监管政策的相关文献采用定性分析或案例研究的方法,本文根据配置理论引入了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各国/地区影响ICO监管政策倾向的宏观背景因素。同时本文选取了52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案例对象,在现有文献上进行了拓展,选取案例层次较丰富。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水平降低、财政收入增幅下滑、经济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步上升,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导致问题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稳步化解过剩产能、妥善处置问题企业成为这一阶段改革的重要任务。2016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了“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贷款处置”的要求,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对中国金融业稳定运行和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保持着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本质特点。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是我国企业融资的首要途径,也是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银行有动机也有能力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具体而言,在事前监督中银行利用自身的专门技术,对申请借款的企业进行谨慎的甄选筛查,缓解了逆向选择的冲击;在事中和事后监督中银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密切的监控,以此防止道德风险导致的贷款损失。金融中介理论揭示了银行在搜集
我国网络贷款平台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已有2000多家网络贷款平台。这些网络贷款平台面临最直接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巴塞尔协议Ⅱ采用了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并命名为内部评级法,这种新方法依赖于四个关键因素:违约风险敞口、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有效期限。金融机构或贷款机构管理不良贷款的违约损失率不仅是为满足监管者的要求,更是金融机构或贷款机构自身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提高利润率的重要举措
现金作为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内容,成了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但已有大多数研究要么是从企业内部出发,研究企业规模、成长性、产权性质、内部控制质量等因素对于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或是以权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调整、超额现金持有的价值或是经济后果等,然而影响企业的这些内部因素在一段时间内是较为稳定的,并不能很好的解释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在季度上的变化,
动量效应广泛存在于股票、利率、汇率等金融数据序列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价格序列内在的均衡机制。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经济问题,我国一直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在传统的最优消费投资问题的基础上,将动量效应状态变量加入到股价过程当中,同时引入通货膨胀,研究这两个因素对最优消费投资组合影响问题。我们首先建立动量效应状态变量,得到基本的数学模型。然后得到HJB方程,推导出解析解,求得关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共享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人们也面临着隐私泄露的问题。随着欧盟隐私保护条例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体开始关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但由于隐私难以有具体的衡量标准,且多数隐私保护方法需要大量的计算成本,因此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差分隐私因其节约能源成本和计算成本、隐私可以被量化以及组合特性灵活等特点,在实践过程中被各大数据密集型公司广泛采用。将差分隐私和机器学习结合,在进行数
本文主要研究对二次变差的估计问题,通过使用高频金融数据估计二次变差,并由此得到两大主要贡献:第一,基本伊藤等距公式被推广,且使用广义伊藤等距公式可以得到二次变差(本文称QV)和广泛使用的已实现波动率(本文称RV)之间的估计误差,且RV对QV的收敛速度仍为O(n-1/2),与现有的RV估计QV收敛速度一致;第二,本文通过分别采用结合已实现的双幂次变差的RV(本文称RVB)和结合已实现的四次幂变差的R
伴随着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提速,与之相应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和国内金融体制改革也得到了稳步推进。自2009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现己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现阶段,境内外人民币循环流动渠道不断拓宽,跨境套利活动趋于活跃,香港离岸与在岸市场的汇率联动愈发明显,这些现象都表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紧密,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形成
本文研究了风险投资中的最优投资和最优努力问题,构建了一个连续时间下的风险投资模型,运用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分别求得了连续时间下不考虑努力、连续时间下考虑单边努力和连续时间下考虑双边努力三种不同情况下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家各自的最优决策以及在风险项目上获得的期望收益,并对模型求解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一、风险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现金流、最优努力和风险企业家的最优努力随风险项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在风险投资行业日益发展成熟的今天,针对风险投资项目的多阶段性,分段投资便成为了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而对风险项目的价值评估是进行风险投资的第一步。另一方面,由于风险项目涉及领域的专业性,一般由风险投资家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风险企业家进行专业的经营管理,由此就产生了至少两个利益主体。基于以上,我们需要解决的至少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准确的评估风险项目的价值;第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