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染场地开发利用中的风险管控法律制度建构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与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化工、冶炼为代表的重污染企业逐步从城市核心区域退出。这些企业的退出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环境的优化提供了契机,但也遗留下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大量的废弃污染地块的遗留是其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目前潜在的城市污染场地已逾50万块。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极其有限的背景下,完全将这些地块封存不切实际。而这些污染场地的再开发利用就成为了城市必将面对的问题。但在实践中,诸如“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等案件的发生,也暴露出我国城市污染场地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存在巨大的问题,相关的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污染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是发达国家治理污染场地问题的主导思维,其具体指的是针对污染场地的风险源、暴露途径和风险受体,依据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制定风险管控方案,进行费用和效益分析,确定可接受风险水平和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降低或消除因土壤污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保障环境安全。实际上,我国对城市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的关注已有一段时间,从2004年开始,国家开始出台各类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对其进行规制,如2004年的《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11年的《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的《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环境安全通知》,2014年的《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和《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等。2016年我国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确立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总原则。2017年正式施行的《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是我国以风险管控思想对工矿企业污染地块实行全过程管理的重要规章制度。2018年8月,我国正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作为土壤污染首个专项法规,“风险管控”也成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并在第3、9、12以及35条等有体现,第四章全章都在围绕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修复”展开。虽然国家和地方均已将城市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纳入治理视域,但以现有的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为基础,对我国城市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的风险管控制度进行检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国的城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配套的立法供应不足,如修复资金的来源和保障机制,污染地块外运土壤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利用市场手段修复污染地块的制度缺失;第二,我国城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缺乏有效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责任追究不落实,责任主体不明确;第三,我国城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的技术体系不完善,如土壤质量标准制定不够系统完善;第四,污染场地开发利用风险管控的资金制度不明晰,对土壤修复基金仅仅有抽象的原则性规定和目标宣示。另一方面,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模式也导致了很多污染地块风险不可控。在以行政为主导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模式下,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但在实践中,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相关责任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污染场地从环境风险评估到再开发利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相对封闭,环境信息的不通畅使得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进一步扩散。因此,在基于风险管控法律体系建构的模式选择上,本文选择了建立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公民等主体可以平等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在这里,政府仍在土壤污染场地治理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构建政府部门间、上下级间各司其职、相互合作的监管机制,同时,政府需要担负一定的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的职责。而污染场地的责任企业,需要承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属于风险管控过程中的责任。而相关的污染关系人,也需要在承担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责任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同时,要逐步建立全国性的土壤环境信息与数据共享、重点污染单位信息公开、公众监督和参与决策、公益诉讼与法律援助等相关机制,以促进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到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当中去,以实现对环境正义的诉求和对环境权利的实现。通过对域外相关制度的考察,如对超级基金制度、棕地利用开发制度的梳理,我们发现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过了工业革命的洗礼,对土壤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已具有一定的经验。其有比较完善的健康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对污染地块的修复目标值、污染场地的地块分类等都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国家已有的制度,对我国土壤污染场地开发利用风险管控制度的建立的具体意义有:第一,通过专门立法将此问题进行规制;第二,系统完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中的制度,如土污染场地清单制度、识别制度、登记制度等;第三,建立明确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第四,设立与治理责任相匹配的资金保障制度;第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共治制度体系。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将在多元共治的模式选择下,构建城市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的全过程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实际上,城市污染场地开发利用中的“风险管控”是污染场地治理中的核心问题。在新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中,有关“风险管控”一词出现了92次,第四章更是详尽规定土壤污染中的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问题,足可见风险管控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将针对城市污染场地开发利用中的风险管控和修复的制度进行更为详尽的制度建构,从风险排查阶段、污染调查阶段、污染修复阶段、到效果评估和后期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以对《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补充和完善。具体的,在城市污染场地风险识别和评估阶段,建构风险排查制度、污染场地修复风险评估制度、(潜在)污染地块风险清单制度、风险识别与评估阶段的风险管控制度;在风险管控与修复阶段建立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风险管控和修复的责任人制度、治理与修复过程第三方监理制度、污染场地分类管理制度、修复阶段的风险管控制度;在效果评估及后期管理阶段,建立治理与修复效果第三方评估制度、政府备案监管制度、效果评估及后期管理阶段的风险管控制度。相应的保障性制度包括了土壤污染的分类标准制度、基于本地化参数的受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制度、基于保护人体健康与地下水环境的土壤安全阈值制度、基于不同暴露场景地下水安全利用阈值制度。最后,本文以广州的土壤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的风险管控为例,以对本文所构建的污染场地开发利用风险管控法律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实践论证。认为本文所提出的城市污染场地开发利用风险管控的多元治理模式,具有可行性。而在此模式下所构建的制度体系也具有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缉毒工作,情报先行”,禁毒人力情报工作的发展虽日渐式微却始终是打击毒品违法犯罪不可或缺的手段,重拾禁毒人力情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全面分析禁毒人力情报的作用,并从工作机制、情报布局、队伍建设、法律保障等方面来探讨禁毒人力情报工作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提出通过完善禁毒人力情报工作机制,打造全方位禁毒人力情报布局,提升缉毒民警运用人力情报的能力,创建“复合型”禁毒
目的:探讨乳癖散结胶囊防治乳腺增生伴纤维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乳腺增生伴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服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观察组术后服用乳癖散结胶囊。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孕酮(P)、雌激素受体(ER)]水平、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
<正>从书香校园里传出的国学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传统文化中知耻明礼;从美丽南湖畔传出的新童谣,唱响了孩子对真善美的领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弘扬"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等一项项富有时代气息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首府青少年的身心更茁壮、更健康地成长。
期刊
目的:基于茶叶色差构建宝庆桂丁红茶品质量化评价模型。方法:以宝庆桂丁红茶为研究对象,在感官审评的基础上,分别测定干茶、茶汤和叶底的色差值,分析茶叶色差值与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并以GA-BP神经网络构建品质量化评价模型。结果:宝庆桂丁红茶品质与茶汤和叶底的L、a、b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干茶a值呈显著相关(P<0.05);遗传算法(GA)的引进明显提高了BP神经网络的拟合精度,GA-BP模
学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是高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其以游戏为载体、以音乐为灵魂,充分融合音乐知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果,推动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音乐游戏对小学音乐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音乐游戏的应用难点并提出了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为一线音乐教师提供教学新思路。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是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品质与素养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有一些并未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合理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满足学生心理全面发展的需求。初中生身心都处在剧烈变化中,情绪具有两极性,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且生活经验不足,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的主要工具,伴随学科教学领域“双减”教育政策的实施,对作业环节的效果和开展形式提出了更多要求.尤其针对数学科目,如何通过对作业量和练习形式的调整,达到解题技巧的高效提升是现今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组织图案设计的特色作业、进行自制教具的特色作业、布置自编题目的特色作业、开展数学日记的特色作业和设计分层完成的特色作业五个角度,对“双减”政策应用下初中数学作业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时,应当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之在参与中产生丰富的体验,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助力学生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