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省人口城镇化水平由1979年的19.81%增长到2011年的49.68%,虽然增幅约达29.87个百分点,但是却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伴随着山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资源消耗剧增,地域规模急剧扩大等问题,对原有的城镇功能和结构产生巨大冲击,使得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正在逐渐突显。根据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加快山西省城镇化进程成为山西地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任务,届时对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协调好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约束问题,研究山西省如何实现可持续城镇化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中国及山西省历年统计数据,分析了山西省的城镇化发展历程,然后应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测度模型对山西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了山西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利用现状,以此来深入展现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及资源利用情况。紧接着应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山西省城镇化发展中的资源约束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分析了山西省城镇化发展中资源约束的成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展现了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约束的真实面貌,揭示了引致城镇化发展不持续问题的根源,从而指出未来山西省应实施可持续城镇化战略,并从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论证分析可以得出,若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山西省资源对人口和经济都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尤其水资源贫乏问题尤为突出。由此可见,山西省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属于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未来山西省必须克服资源约束,转变粗放型城镇化发展观念,选择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并从完善资源管理体制,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资源替代战略等五个方面系统地提出资源约束下山西省未来城镇化道路的合理选择。该研究不仅可以实现山西省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能真正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