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者的著作权和稿酬得到国家承认,但由于政治气候的不稳定,稿酬制度经历了多次的反反复复,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彻底摧毁。稿酬制度在政治气氛宽松时正常存在,但在气氛紧张时就遭到扭曲,作者的地位随之变得低下。改革开放使作者的稿酬得到重新恢复,之后国家又对稿酬标准进行了多次调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书稿酬问题日益凸显。现行作者的稿酬制度不合理,稿酬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相适应,作者通过写作获得的稿酬收入低。十几年未变的稿酬标准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即使2014年国家版权局新修订的稿酬制度仍存在问题:稿酬标准低,稿酬个税起征点低,实际指导意义小。出版活动中拖欠稿酬、隐瞒图书印数等欺骗作者情况严重。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已逐渐放开对出版体制、稿酬制度的干预和管理,主管部门制定的稿酬标准在商业社会实际上仅作为参考价目。作者从出版方获取的稿酬多少一般取决于市场,并由双方签订合同约定而成。稿酬标准在现实中呈现两极分化的失衡局面,普通作者稿酬标准过低,单靠写作难以为生,但名作者稿酬标准高,能靠写作捞金。完全靠销量说话的版税制虽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有时忽视了图书的内在文化价值。稿酬存在的种种问题产生诸多负面影响。首先,稿酬的普遍低标准、写作的普遍低收入使得作者在物质上得不到合理的报酬,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遭遇双重打击。普通作者稿酬收入低,生存艰难,同时他们丧失了文人的尊严,写作丧失价值感和认同感。其次,创作者有的为了生计有的为了通过写作发财致富,片面追求图书销量追随市场喜好,商业化世俗化写作成为普遍现象。这不仅带来图书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也让作者丧失了创作主体性和独立的人格,知识分子价值立场、人文精神失守,写作陷入市场化危机,作品的思想性受到侵蚀,图书整体质量下降。低稿酬对创作积极性的打击以及商业化写作带来的粗制滥造最终导致中国出版业原创作品、精品图书的稀缺。我国当前图书出版业的创新程度低,图书总数量虽逐年增长但新书品种数目收缩,重复选题、跟风出版盛行,图书同质化严重。市场上引进版图书增多,国内原创作品少,国产图书精品难寻,总体上缺乏能够彰显时代精神、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针对稿酬存在的问题以及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国家、出版方还是作者都应该高度重视,或采取措施或转变观念来应对这些刻不容缓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规范图书稿酬制度,并应从根本上对出版业进行改革。总体抬高图书稿酬标准,尤其要上调最低稿酬标准;降低收取作者的稿酬税收,大幅抬高稿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将税率进行适当压低,或干脆免征稿酬个税;破除图书出版业的国有垄断制度。出版社要加强行业自律,以高稿酬吸引优秀作品,摆脱单纯受市场利益驱动,严格把控作品质量,择优出版,并尊重作者,开发、保护、利用作者资源。作者要增强稿酬意识和著作权意识,自觉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同时应提升社会责任感,认真写作有筋骨高质量的作品,摒弃纯粹的商业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