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王道乾译本与孙建军译本的语言比较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b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比较研究的对象为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情人》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汉语译本。杜拉斯是法国“新小说”流派的代表人之一,其作品中展现的诗化的语言风格和言语魅力为众人所称颂。《情人》作为杜拉斯的代表作之一,1984年一经发行便在法国国内乃至全世界受到了热烈的追捧。杜拉斯更凭借《情人》一作获得了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这部小说以作者自己为蓝本,为读者讲述了二十世纪上半页法属殖民地越南的土地上一个白人少女和她的中国情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本文选取《情人》众多汉语译本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个版本,即王道乾版本和孙建军版本来比较研究其中不同的言语表达。  王译本的写作背景为上世纪80年代,其选词表现出古典的风格,并且其中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与此同时,其语言表达还受到异化翻译策略的影响,运用了大量的短句,句子之间主要通过意义进行衔接,语序的表达多为由事、物的视角慢慢转移至人物视角。在语境描写上,王译本还原了每一个细节,为读者塑造出丰满立体的画面。同时在文中经常出现反复的运用,强调了语义,突显了其中的感情色彩。总的来说,其语言表达展现出古典、口语化和繁丰的风格,再现了杜拉斯的语言魅力。  孙译本发行于2007年,因而选词显得更为现代化。译者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在修辞手段的运用上会更多地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他运用了一些层次并不复杂的长句来整合多重信息,强调语言的层次与逻辑;人为地在分句之间添加连词帮助读者理解;语序多为从人物视角切入从而使读者阅读时更有代入感等等。因此其语言表达表现出现代、书面化和简洁的风格,但在画面感的营造和感情表达上比之王译本会稍显逊色。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创作的背景,即选题缘由与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课题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从修辞运用的角度来比较研究两译本的语言表达,通过大量例句的论证比较分析了二者在词语、句式、衔接手段、语序、辞格和语境描写上的不同之处。第三部分为语言风格的对比研究,结合上文研究的基础分析出二者在修辞表达上展现出的语言风格,并分析了两译本在修辞表达和语言风格上有所差异的原因。最后一部分结语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并表达了笔者在此课题研究中的个人见解,同时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该文分三大部分对萧红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与研究:一、生命审视与体悟.二、生存困境剖析.三、女性命运的垂问.其中第一、二部分分别从生命、生存两个视点对萧红的作品及其思想
著名作家苏童与艾丽丝·门罗创作相似性很多,前者坦言自己对后者的喜爱并选编其短篇小说。更重要的是,两人作品集《妇女乐园》和《逃离》都关注“女性出走与逃离”的话题。故本
该文旨在从精神分析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联系出发,剖析精神分析学与性爱文学的内在关系,探讨精神分析学与性爱文学的内在关系,探讨精神分析学对中 现代性爱文学的发生、演讲过程
铁凝作为一个极具个人魅力和思想魅力的作家,她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铁凝在生活中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她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人文关怀。对于铁凝,可以从很多
该文着重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胡、陈等人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战斗团体,各位同人的主张相互印证,共同提高;同时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两个层面上发表自己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胡风居于一个关键性的地位,不论是从他的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还是从他所坚持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来看,胡风文学思想与理论都直接反映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