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机构设计及其基础理论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长结构件在航空航天、铁路运输、国防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细长结构件进行高速加工时机床应满足的刚度重量比大、响应速度快、加工精度高等性能要求,将一种新型的混联机构作为混联机床机械本体,设计出一种新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进行了新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机构的构型设计。运用螺旋理论分析了该机床实现3T2R型运动模式的原理,提出了驱动件的选取方法,分析了机床机构的奇异性,提出了减少奇异的参数设计条件。进行了新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运动学分析。运用矢量代数法对机床进行了位置逆解计算,在已知机床刀尖点位置和动平台姿态的条件下求得各驱动副的输入量;运用影响系数法求得机构一阶运动影响系数矩阵——Jacobian矩阵和二阶影响系数矩阵——Hessian矩阵。进行了新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动力学分析。运用虚功原理基于对机床机构整体虚能量的计算建立此新型龙门式混联机床机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一个数值算例,用ADAMS仿真求证了此机床机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模型的正确性。给出了对一个细长结构件进行钻孔加工的实例,得出了钻孔加工过程中运动学及驱动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新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的2-UPS+2-RPU并联机构静刚度分析。基于小变形叠加原理,分析各杆在其约束力螺旋(包括驱动螺旋)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建立支链约束力螺旋刚度矩阵。通过动平台静力平衡及支链变形和动平台变形间的关系,建立机构的动平台位姿变化与外载荷关系,进而得到机构的整体柔度、刚度矩阵。得出约束力/矩对这类少自由度过约束并联机构的刚度和变形影响很大,且其弹性变形主要产生在约束力/矩轴线方向。对新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进行了模态分析。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新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五种典型位置的模态进行了分析,确定在此位型下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及振型,通过振型云图及振动动画分析机床低阶振动规律,确定机床结构的薄弱环节,为新型机床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设计的新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其两轴转动能力大约为±40°,解决了目前细长结构件的加工难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双球囊和地诺前列酮对足月妊娠产妇引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并诊治的足月妊娠产妇120例,按随机原则将产妇分为球囊组和缩宫素组,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重复人工流产妇女1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80例,常规组80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
目的探究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数字排序的方式,将单数列为
讨论排队论在餐厅利润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利用排队论,通过排队系统的建立完成服务人员与餐厅面积的配置,以实现最大利润,并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为实际问题提供一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先兆流产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先兆性流产”患者,将之随机抽取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33例的对照
目的讨论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270例产后出血的孕妇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产妇分娩后
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5岁~55岁;病程1d内10例,2d内15例,3d~10d5例。本组患者均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刺、骨折、脱位。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2001-2010年R&D投入与专利产出的数据进行灰关联分析,发现R&D经费和人员投入都能使专利产出增加,但在先阶段,R&D经费投入对我省专利产出作用更明显。从经费来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