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毒品已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所以毒品问题的治理需要全球协作。联合国需要制定公约,国家需要加入并遵守公约的规定。打击跨境毒品犯罪是解决毒品问题的重要一环,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中国不仅是最大的毒品消费国,也是两大毒品产地生产的毒品走私的中转国。跨境毒品犯罪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是高发案件,我国与周边的国家开展了各项刑事司法合作。本文在绪论中,阐述了写作的理由和目的,并限定了研究范围。主要研究对象是发生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毒品已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所以毒品问题的治理需要全球协作。联合国需要制定公约,国家需要加入并遵守公约的规定。打击跨境毒品犯罪是解决毒品问题的重要一环,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中国不仅是最大的毒品消费国,也是两大毒品产地生产的毒品走私的中转国。跨境毒品犯罪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是高发案件,我国与周边的国家开展了各项刑事司法合作。本文在绪论中,阐述了写作的理由和目的,并限定了研究范围。主要研究对象是发生在云南边境的跨境毒品犯罪,研究的罪名是走私、运输毒品罪。此外,在对毒品和跨境犯罪充分理解和解释的基础上,梳理出了跨境毒品犯罪的概念。本文第一节,讲述了湄公河流域六国构建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衔接机制与制定或加入的国际条约、六国共同签署的条约。这些条约与国内法律法规一起为打击跨境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最后分析了六国治理毒品犯罪的法律法规相同点、不同点和原因。本文第二节,指出了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存在的问题。问题重点围绕刑事司法的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四个环节中的证据问题,也论述了在刑事司法衔接中的政策适用问题和刑事执行问题。本文第三节,提出了刑事司法机制构建问题的解决路径。治毒政策要从严厉的零容忍转变为宽严相济。要进行相应的立法、签订条约,对侦查中的跨境执法、取证问题加以规范,建立引渡机制。办案人员应当加强证据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后,总结了全文,治理跨境毒品犯罪,需要国家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并对机制不间断的改进、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完全消灭毒品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尽力减少毒品对国家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在不同领域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因此,关于女性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平等的制度,不平等的境遇:美国研究型大学女性境况研究》一书,主要论述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女性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选取该书第八章至第九章的文本进行汉语翻译实践,对女性主题的文本进行翻译探索。从文体角度看,源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如何准确表达和翻译原文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选用彼得·纽
近年来,在国际投资仲裁领域出现一种新兴的投资手段——第三方资助,它在投资仲裁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并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它也存在许多弊端,比如会引发利益冲突。为规制第三方资助的行为,迎合国际投资仲裁的透明化趋势,有必要采取披露的手段来维护仲裁程序的正当性。但是现有的披露规则却存在不完善之处,缺乏统一的解决方式和监管模式。因此,本文在对现有的机制和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应赋予第三方资助以合
教科书是一个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语文教科书是增加个体文化积淀的重要手段,所呈现的不同性别角色设定,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别角色定位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者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时发现我国各个版本教科书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性别角色定位问题。所以本研究在充分借鉴和运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以小学1-3年级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教科书中不同性别角色进行分析,在此
作为一种机构性语言,法庭话语是在特殊语境下,以目的为导向的一种语言。在庭审过程中,不管是律师或是公诉人,作为拥有主动权的提问方,为了获取想要的信息,他们会设置有利于己方当事人的问题。预设是律师在庭审询问中最常用的语用策略之一。由于预设具有隐蔽性、主观性、单向性和可取消性等特点,律师才能在法庭询问中设置预设陷阱,引导被告或是证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回答问题。本文以法庭询问话语中的预设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下问
随着相关法律纠纷日益增多,网络虚拟财产现象逐渐得到我国法学界的回应。围绕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具备财产性”、“特征与范畴如何界定”、“法律属性是什么”等一系列焦点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反复探讨与论证。《民法总则》出台后,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性得到明示,民事权利客体地位得以确立。网络虚拟财产的特征与范畴界定也在反复讨论中有了更多的共识点。然而关于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究竟是何的争论使得立法模式始终难定,司法裁
前科限制规定是我国几个大城市以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进行社会防卫的目的,在其积分落户制度的申请资格条件中设置的一项前科要求,其规定有前科的公民不具有在这些城市申请积分落户的资格,也即意味着在当前户籍制度下,有前科的公民失去成为这些城市市民的资格,以及享受这些城市所给予的教育机会、社会福利等待遇。但是,公民有前科并不意味着其永远是罪犯,前科限制规定丝毫不考虑存在很大一部分有前科公民在刑满释放后,已经真诚
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背靠背”支付不是正式的法律概念,其源于实践的发展总结。随着国家鼓励建设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开展,“背靠背”条款效力争议案件层出不穷。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并无规制,实务中也未形成指导性判决。大部分的判决认为“背靠背”条款有效,但是论证理由各不相同。本文以实务案例为出发点,通过对裁判说理的分析,结合民法理论,以求厘清“背靠背”条款的效力及论证过程。针对目前“背靠背”
本文所指行政强制执行,包含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后者又称行政非诉强制执行,但不包括经行政诉讼后的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执行和解,指在行政强制执行阶段,行政相对人除改正其行为外,另积极采取措施补救其侵益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或实施可替代行政决定所确定义务的行为,均足以达到履行行政决定内容之效果;或行政行为具有瑕疵情形时,经双方磋商和解,减免或替代行政决定所确定的已经执行或尚未执行的义务,并
近年来,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事件和“寄血验子”后导致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通过案例检索发现,全国许多地方法院将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以非法行医罪论处。在刑法学界,对于是否应该将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纳入刑法评价,一直存在赞成和反对两种截然对立的声音。研究法院判决发现,各级地方法院将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以非法行医罪论处。表面上合乎刑法规范,但实际存在诸多问题,如归罪的认定依据不足、援引的条文越
在人类历史上,似乎是从国家权力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就如影随形了。对于我国来说,腐败更是如跗骨之蛆,成为众人皆恶、却又难以根治的顽疾。我国古代有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但是无可辩驳的是,当公职人员手中掌握国家权力开始,他就站在了善与恶的边缘,在道德观念和国家规则的约束下善用权力,权力就会成为造福国家的利器。但使用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权力就会成为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犯罪的助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