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的高能效异构蜂窝网络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业务需求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为了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实现网络容量的扩充,异构蜂窝网络应运而生。异构蜂窝网络在传统单层宏蜂窝的基础上,通过在热点及盲点区域叠加其他类型的低功率、低成本设备,实现多类型网络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尽管低功率小基站的引入降低了单个基站的平均能耗,随着基站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的整体能耗开销日益增大。尤其在网络密集化不断加剧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中,高能效的异构蜂窝网络研究已经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异构蜂窝网络的接入架构出发,理论分析并设计一种新型的高能效异构蜂窝网络接入架构,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传统蜂窝网络用户的上行和下行通信接入相同的基站,通常为地理位置最近,也就是接收信号最强的基站,这种上下行耦合的接入方式在异构蜂窝网络中并不适用。一方面,异构蜂窝网络中不同类型基站的发射功率差异较大,地理位置最近的基站未必会提供最强的下行接收信号;另一方面,电池供电的终端用户更倾向上行接入地理位置最近的基站来节约能耗。基于上行和下行不同关联基站的需求,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该架构的应用场景、面临的挑战、存在的研究难点及解决方案等进行了细致分析,应用随机几何理论和排队论理论研究该架构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带来的网络性能增益,该架构的普适性分析,该架构下高能效异构蜂窝网络设计及部署等。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理论分析了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为异构蜂窝网络带来的性能增益。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与传统接入架构相比,直观上可以提高上行传输的性能,但同时面临着信号处理方面的额外开销,包括信令同步认证、信号转交等。本文应用随机几何理论,对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进行网络建模,从理论上定量分析该架构与传统接入架构相比带来的网络性能增益。研究表明,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为异构蜂窝网络带来了基站的负载均衡、系统频效和能效的提升以及公平的用户服务特性等性能增益,为该架构的工程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2)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适用于多类型的网络场景。本文分析了异构蜂窝网络中的两种典型用户分布场景,包括用户随机均匀分布以及热点地区用户成簇分布,分别采用了泊松点过程和泊松簇过程进行建模。研究表明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可以在两种用户接入场景中提供网络性能增益。尽管用户成簇分布模型加大了理论分析的难度,该研究一定程度上为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应用场景的普适性提供了理论支持。3)理论分析并设计了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的高能效休眠机制。尽管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可以为异构蜂窝网络带来为一定程度上的能效提升,传统高能效休眠机制在这一新型接入架构上将进一步提高系统能效。本文采用随机几何理论对二层异构蜂窝网络的休眠模式进行建模。研究表明,已有上下行非解耦接入架构中采用的休眠机制在新型架构中的直接应用,将过度关闭基站,降低用户服务质量,造成网络实际能效的降低。根据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的特性,我们设计了新型休眠机制,有效节能的同时保障了网络服务。4)设计基于动态用户行为的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的高能效休眠机制。考虑用户业务的动态特性,根据排队论理论,从节约系统能耗和降低服务时延两个角度,折中分析并设计休眠机制,给出了连续休眠时长,即休眠窗口的理论上界和下界。同时分析了上行和下行业务量对休眠窗口大小的影响,为实践中根据业务量设计合适的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休眠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近年来,物理层服务融合(PHY-SI)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已经受到了很高关注。这项技术在物理层上将多播服务与保密服务合并成为一种集成的服务,以实现单次的通信传输。与传统的基
  网络编码理论在网络通信领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既可提高现有网络的吞吐量,还可改善网络的可靠性和抗攻击能力。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 Internet 的普遍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受到很大重视。配电网自动化的核心是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 FA),馈线自动化的基础单元则是馈线自动化现场装置(FTU)。FTU作为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最底层,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FTU的性能研究,对提高我国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馈线自动化系统及馈线远方终端的工作原理和FT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及软件的发展,可以很容易地伪造和篡改图像而不留下任何痕迹。那些肉眼很难分辨出的篡改图像,给新闻界、政治界、法律界、科学界和金融界等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近年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由于具有:①唯一实现全球无缝覆盖;②提供基于IP组网和较大的带宽服务;③为用户传输视频、图像、数据等多媒体业务的功能,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虽然
近年来互联网络与无线通信蓬勃发展,网络进入了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数据安全传输更显现出其无与伦比的重要性。通信传输中的安全性是一个永恒的话
近几十年来,数据库技术和大容量存储器等硬件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收集数据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传统数据分析技术在应对新型数据集提出的挑战时存在种种局限性,而数据挖掘技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信息的复制传播和编辑变得非常容易,这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安全性和真实性的担忧图像作为一种主要的多媒体信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研究最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具有友好、直观、易于接受、可隐蔽性操作等优点。由于人脸部所处环境、自身表情以及脸部姿态变化的复杂多样性
压缩感知是针对稀疏信号或可压缩信号,在信号采样的同时进行压缩的一种新的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其可以大大缩短采样压缩时间和数据存储空间。重建算法是压缩感知关键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