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催乳素(Prolactin.PRL)、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促甲状腺素β(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β.TSH-β)是家禽垂体前叶分泌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激素,这些激素可以调控家禽产蛋的发生与维持、生长发育、免疫应答等生理功能。而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1,Pit-1)能够调控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素β(TSH-β)和催乳素(PRL)基因的表达,从而在分子水平上影响家禽的产蛋性能、生长速度、脂肪沉积以及免疫力。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寻找中国地方鸡Pit-1基因序列中的多态位点,并探讨该位点的多态性与活体重、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以及腹脂率等屠宰性状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草科鸡(CK)、山地乌骨鸡(SD)、封开杏花鸡(T)、惠阳胡须鸡(H)、清远麻鸡(Q)和霞烟鸡(S)等6个中国地方鸡种共166只个体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技术,利用5对引物,有目的性的扩增了该基因的内含子1、3、4部分片段,研究结果如下:应用PCR-RFLP技术,利用引物P1,在山地乌骨鸡(SD)、封开杏花鸡(T)、惠阳胡须鸡(H)、清远麻鸡(Q)和霞烟鸡(S)等5个地方鸡种的内含子1中发现了一个突变位点,序列测定表明该位点的单核苷酸由C突变为T。显著性检验表明该位点的突变除对腿肌重(LW)、腹脂重(AW)、屠宰率(CP)、半净膛率(HP)、全净膛率(EP)无显著影响(P>0.05)外,对其它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封开杏花鸡(T)和霞烟鸡(S)的内含子3中发现了一个位于230bp处的C→T碱基突变位点。该突变同样没有改变氨基酸的编码序列,而显著性检验表明该突变对活体重(OW)、屠体重(CW)、半净膛重(HW)、全净膛重(EW)、胸肌率(BP)、腿肌率(LP)、半净膛率(HP)、全净膛率(EP)等有显著影响(P<0.05)。对腿肌重(LW)、胸肌重(BW)、腹脂重(AW)、屠宰率(CP)、腹脂率(AP)等无显著影响(P>0.05)。在封开杏花鸡(T)、惠阳胡须鸡(H)、清远麻鸡(Q)和霞烟鸡(S)等4个鸡种的内含子4中发现了一个位于102bp处的G→C突变。显著性检验表明该突变除了对腹脂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影响不显著外(P>0.05),对其它屠宰性状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通过所发现的3个SNP位点出现的8种单倍型进行分析发现,频率大于10%的有3种,分别是H2(GEF)、H6(HEF)和H8(HTF)型。经过单倍型组合与屠体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H1H1基因型对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有显著影响;H1H2和H1H6基因型对腿肌率有显著影响;H1H5基因型对全净膛率有显著影响;H1H4基因型对屠体重、腿肌重、胸肌重、腿肌率有显著影响。由本研究可知,可以进一步在其它家禽地方品种或培育品种中检验内含子1中的C→T突变、内含子3中的C→T和内含子4中的G→C突变,作为一个分子标记用于屠宰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应用到家禽育种实践中,为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改良肉用品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