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引黄水库中具有代表性的济南鹊山水库微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烧杯试验与动态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和臭氧预氧化与强化混凝技术的联用工艺这两个方面入手,重点研究了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水力条件、水温、pH值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化混凝参数。同时,针对冬季水体低温低浊微污染的特性,采用臭氧做氧化剂,研究了臭氧对该水体的氧化特性,确定了最佳臭氧投加量以及臭氧接触时间,并对臭氧预氧化与强化混凝联用工艺的净水效果进行了研究。 本试验通过静态烧杯试验对混凝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对于微污染水体,铝盐PASC、PAJFC的混凝效果各有优势,混凝剂PASC用量少产生的矾花较大且沉降速度较快;PAFC用量稍大,产生的矾花较松散沉降性能稍差,需配合絮凝剂使用。但是对于藻类和叶绿素a等的去除PAFC效果最为明显,去除率分别达到45.3%和29.6%。铁盐FeCl3对水样的pH值降低比铝盐要大,但是铁盐会使原水的色度增大。pH值对混凝剂的混凝效果有很大影响,适当降低原水的pH值有利于混凝剂更好的发挥混凝作用,当pH值在6.5-7.5时,效果最好。 本试验通过高分子絮凝剂的助凝试验,重点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B-16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将其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聚丙烯酰胺、壳聚糖等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16具有用量少(常规絮凝剂用量的20-30%)、适应性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B-16与PASC复配使用,可以大大提PASC的除浊性能,浊度去除率最高可以提高28%。同时PASC去除有机物的能力也大为提高,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最高可以提高19%。动物急毒性试验表明该絮凝剂无急毒性反应,初步预示其在给水处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最后对微生物絮凝剂B-16的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 本文对于混凝反应条件的研究表明,混合絮凝的搅拌条件对混凝效果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快速混合最佳强度为350r/min,搅拌时间为150s;絮凝阶段,分段式絮凝较之单一强度的混凝效果要好,混凝强度逐渐降低有利于絮体的成长。最佳组合为80r/min,10min然后40r/min,10min。同时就原水浊度、水温等对混凝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水浊度高,沉淀极限值升高,原水水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