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语言时范畴与体范畴的本质含义,形成机制与其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表现形式.我们对抽象时间概念的理解基于对具体空间关系的体验.根据Lakoff(1991)的恒定性假说,在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隐喻映射过程中,时间认知借取与保存了空间认知的认知拓扑结构.时间认知反映到语言上,形成了时范畴与体范畴.由于语言是建构在身体经验之上的,从空间域映射到时间域的意象图式决定了时范畴与体范畴的本质含义.认知语言学从广义(即超越动词层面的意义)上定义时范畴和体范畴.心理空间理论将"时"定义为联系不同心理空间,确定时间变化轨迹的语言机制.而"体",作为描述"主体一事件"关系的语言范畴,其含义与类型的划分取决于情景在关系描述中的"有界"或"无界".该文在分析对范畴与体范畴认知含义的同时,着重论述了体意义的形成机制及其认知根据.该文的最后两章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了时范畴和体范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时体标志的演化,语言表达中完成体化与未完成体化的过程,以及体意义表达形式的具体应用与特殊含义都遵循了一定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