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颈内静脉呼吸变异度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胃肠道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择期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0例。C组液体治疗方案:输液总量包括补偿性扩容量、累计损失量、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转移量。全麻诱导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8ml/kg补充补偿性扩容量;术中根据失血量静脉输注等容量的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根据4-2-1法则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补充累计损失量(手术按3小时计,每小时补充总量的1/3)和生理需要量;第三间隙转移量以乳酸钠林格液5ml/kg补充。诱导和术中维持MAP≥65mm Hg,CVP8~10cm H2O,如果MAP<65mm Hg,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0ug/次,必要时重复。G组液体治疗方案:麻醉诱导前以乳酸钠林格液补充累计损失量,之后以乳酸钠林格液补充每小时生理需要量。全麻诱导后利用超声测量右侧颈内静脉VIJV,如果VIJV≥20%,15min内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200ml,必要时重复,直至VIJV<20%。然后术中每隔30min测量一次VIJV。术中监测CVP变化,保证CVP上限不超过10cm H2O。诱导和术中维持MAP≥65mm Hg,如果MAP<65mm Hg,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0ug/次。两组均观察患者术中尿量情况,如果尿量<1ml/kg.h,15min内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液200ml。监测并纪录患者术中输入的总液体量、晶体量、胶体量、术中出血量、尿量、CVP;观察术中平均气道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次数;记录麻醉诱导前、术毕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动脉血乳酸值;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后24h内心血管事件、肺部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G组术中总输液量、晶体液输入量明显减少,胶体液输入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术中总尿量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次数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动脉血乳酸浓度与麻醉诱导之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仅术毕动脉血乳酸浓度与麻醉诱导之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与C组相比,G组术后各时点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G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是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肺部并发症(主要是咳嗽和咳痰)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颈内静脉呼吸变异度(VIJV)可以在老年胃肠道手术中作为目标导向指导液体治疗,能减少术中液体总输入量,不影响组织灌注,能减少术后24h心血管不良事件、肺部并发症和术后恶心呕吐,并且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以作为容量监测目标指导患者术中液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