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19世纪女权主义运动的狂潮使得社会开始注意到女性的价值和历史贡献,中国社会受到革命的影响也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提倡男女平等的政策,可是千百年来以男权为主导的价值观念并不能在一时间就可以彻底扭转,社会对女性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也不能一时间就改变,那么想要实现真正的文明社会,具有独立意识的成熟女性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发挥女性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当今,人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被视觉意象——包括电影、电视、电视剧、MTV、广告等——重重包围着,视觉意象作为一种不同与文字语言逻辑的特殊表达媒介所具有威力无比,它既影响着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同时又指导人的行为方式,人们的衣着服饰、流行审美、价值判断无不受着大众传播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对其就像呼吸一般依赖。那么电影作为社会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复制、创造、表现、传播、引导社会女性意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建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的功能。性别叙事与视觉再现作为一种文化表征,其背后意味着深层意识形态与权力结构,以及不同的性别意识与性别秩序。中国女性千百年来所接受的思想文化与世界各地均有不同,其精神面貌和所散发出的气质当然也与其他地区的女性不同,那么在讨论中国电影中的女性意识时,必不可少的要将时代和地域的烙印考虑在内。本文试图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性别文化和影视文化下,结合电影传播学、叙事学的知识来分析女性意识在中国妇女心中缺席的原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提出重新构建女性意识的策略和建议。笔者会将国产电影进行整体性的梳理,针对以往影片中对于女性意识建构中的偏差进行分析和批判,理清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因素,从现实意义出发提出重建的必要性。继而从电影文本的角度分析女性性别意识的表达形式以及不同时间内的传播流变,探讨女性意识的发展与社会、文化以及电影叙事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两性导演的创作规律,从而揭示隐藏在主流电影表征之下的实质原因——即父权意识形态。最后借影视文化对构建性别文化的强大力量以及大众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探讨如何在未来中国主流电影中发出女性之声,展现女性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并且通过双向交流,试图带动女性与社会的双重改变。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交代文章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从当代女性的生活境况和内心世界出发,提出其自我意识觉醒和发展的困境,以电影的影响力来构建新女性发展的出路,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论述女性意识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社会环境和精神面貌无疑是对电影角色形象和角色意识的创作最大的构建者,电影所呈现的人文精神内涵和意识形态与当时当下的社会风格息息相关,本章就从该角度深入分析不同的社会时期对电影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电影与意识形态的交互影响。第三章从电影本身的审美创造出发探究对女性意识的构建和传播。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年代背景和社会风格都不同,但是对于电影本身的创作却有一脉相承的。女性在每个时期的代表形象,其造型、语言、服装、电影主题、导演风格等都是构成其形象意识形成的因素,本章通过梳理这些电影创作的元素为下一章的应对策略做出理论铺垫。第四章基于全文做出此研究的归旨——通过电影的力量打破男性霸权的格局,引领女性树立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去性别等级化,建立社会新的想象。最后本文结语:21世纪是一个女性备受关注的“她世纪”,女性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人身权利、社会形象越来越成为社会,尤其是大众传媒审视和研究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播出现了一个空前的“女性表达”热潮,那么引导现代女性在这个重建的、移动的社会变革中该如何重新定位人生,唤醒女性意识的自觉成为了大众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