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博朋克”是美国80年代诞生的重要科幻文学子类,自此流派代表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1948-)的矩阵三部曲诞生以来,广受各界关注,引领了新时代的一系列文化,甚至有批评家称之为“后现代科幻小说”并对其进行研究;这类文学结合了当代的科学技术背景,以计算机科学与生物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作为时代背景,探讨人类与人工智能由于科技高度发展产生的身份问题,极具现实意义,但国内对于此种文学类型的研究尚显匮乏。本文试图弥补此处空缺,以威廉·吉布森的代表作品《神经浪游者》(Neuromancer,1984)为主,以其其他作品为辅,结合西方科幻文学的发展对吉布森作品所体现出有关人与人工智能的思辨进行分析。赛博朋克文学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新兴文学流派,在国内研究为数尚少,以人与人工智能关系这一角度来进行研究的论著更是少见。本论文计划在此方面入手,来对其作品获得研究突破,并引入若干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对原本的文本研究加以其他层面上的辅助作用;所以在研究方法方面,本论文主要采用文本细读、文化研究和比较研究这三方面来对吉布森作品进行研究。文本细读即对威廉·吉布森的作品进行细读,搜集阅读外文资料拓宽视野,在论文中对作品进行针对性的细节分析,并独立思考进行总结。在文化研究方面,本论文则结合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与计算机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对赛博朋克文学的诞生做了较为深刻的分析。比较研究分为共时性比较与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即将威廉·吉布森的作品与其它赛博朋克作家,如帕特·卡迪根(PatCadigan,1953-)、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59-)、刘宇昆(KenLiu,1976-)等人的小说进行比较思考,从而审视出吉布森创作中独特的视角以及与其他作家作品所共同体现出的赛博朋克文学特色。历时性比较则将威廉·吉布森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演变,与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1992)等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威廉·吉布森小说主题的论证,分析其作品所折射出的文化和时代特点。本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作为主体内容的正文包括四章内容。引言大体介绍了赛博朋克的国内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意义。第一部分即论文第一章,简略介绍赛博朋克文学的诞生背景及其代表作家威廉·吉布森的生平及创作;第二部分即论文第二章,论述了其作品的主题、叙事风格及其独创的赛博空间理论;第三部分即论文第三、四章,主要论述其创作的主要内容,一种对“人类和机器进行的后现代式的鉴定”,这一点三四章会分别从机器和人两个角度进行论证。结语总结其创作内容意义,并提出对其创作的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