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引申和具体应用,也是马克思解剖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生理结构”的一个有用的理论工具。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是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充分论证了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绝对地租量的计算、绝对地租的实质及其体现的阶级关系。论文对古典绝对地租理论的逻辑演进进行了历史考察,梳清了其发展脉络。本文认为,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相分离的条件下,土地所有者向土地使用者收取的最低限度的地租,即最差的土地上所必须缴纳的地租;绝对地租是否存在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是否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并没有直接关系。本文据此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绝对地租,并分别就绝对地租理论与农村土地市场的构建,以及城市绝对地租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进行了研究。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文导论。阐述了绝对地租这一课题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基本框架、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中的新见解。
第二部分:古典经济学地租、绝对地租理论及其评价。主要介绍了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洛贝尔图斯等人对地租和绝对地租的理论贡献和不足。
第三部分: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论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古典地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对地租概念的理解和说明,以及《资本论》对绝对地租的论述。
第四部分: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的再思考。论文提出了对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的正确解读问题,接着阐述了对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的恰当表述。
第五部分:绝对地租理论的当代价值。论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分别就绝对地租理论与农村土地市场的构建,以及城市绝对地租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