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沿河公路水毁评估与减灾方法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zhang55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作为分布最广泛、最便捷的公路基础设施,公路本身即是受灾害作用的客体,同时也承担为抢险救灾提供交通支持的任务,因此开展山区沿河公路水毁风险研究有重要意义。风险评估是防灾减灾学科的重要方面,可为山区公路地质安全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以山区沿河公路水毁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现场调查,采用灾害学、公路水毁学、灾害地质学、地貌学、岩土力学、水力学、GIS技术、数值模拟等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研究手段,研究山区沿河公路水毁风险形成机制、评估及减灾方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立足山区沿河公路建设及养护需求,从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分类、水毁风险形成机制、评估和减灾措施等方面构建了山区沿河公路水毁风险评估理论和减灾技术框架。提出了山区沿河公路地质安全和水毁风险评估的理念,丰富了公路养护科学内涵。重视小流域山洪、河道洪水对山区沿河公路的致灾作用,提出了水毁灾害体的概念。2)基于水毁灾害体毁损山区沿河公路的受力模式,将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类型概化为推挤、牵拉、“冲”、“淤”、“渗”五大类型,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水毁灾害体毁损山区沿河公路的力学机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典型公路水毁类型破坏公路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研究重点针对滑坡推挤、滑坡牵拉、落石冲击、冲蚀槽扩展、泥石流淤埋、涵洞渗流等作用对公路的毁损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典型水毁灾害类型毁损公路的变形破坏规律。3)提出了公路水毁风险的耦合对抗形成机制,即公路水毁风险是水毁灾害体危险性与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之间时空耦合对抗的结果。认为水毁风险评估是关于多因素非线性灾害风险系统的预测评价问题。根据水毁风险形成的耦合机制,提出了采用解耦措施来逆向控制公路水毁风险形成演化过程的减灾思路。4)提出了水毁灾害体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异相耦合发育机理。基于公路承灾体健康的理念,认为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受控于公路结构本身的健康性态,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使结构健康复原是工程性减灾措施的目的。将公路承灾体类型分为结构性承灾体和功能性承灾体两类。针对山区沿河公路,给出了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水毁灾害体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到水毁风险评估的思路与一般函数表达式。5)建立了小流域山洪对沟口段公路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流域地貌分析,提取分岔比、河流频数、RHO系数、形状系数等典型地貌特征参数,综合考虑提取的地貌量化参数与小流域山洪危险性的关系,分级量化小流域山洪对沟口公路的危险性大小。6)构建了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和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基于崩滑灾害的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异相耦合发育机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手段,在因素分析、指标遴选、基础数据库建立、崩滑信息指数和指标权重计算的基础上,构建了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历史崩滑灾害面积分布信息熵,建立了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确定的权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7)建立了基于泥石流沟地貌演化阶段的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根据泥石流沟不同地貌演化阶段与泥石流灾害规模、频率的关系,建立了泥石流沟不同发育阶段与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可据此进行泥石流地貌灾害危险性评价。一般情况下,泥石流沟谷地貌演化从幼年期到老年期的整个过程中,泥石流灾害危险性总的变化趋势是先增高再降低,在壮年偏幼年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等级最高为极危险;各发育阶段根据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壮年偏幼年期、壮年期、幼年期、壮年偏老年期、老年期。8)以横断山区美姑河流域沿河公路为例进行了小流域山洪对沟口公路危险性评价、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验证了本文建立的危险性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得出了研究区公路水毁风险相关的一些结论,可供研究区公路管养部门防灾减灾决策参考。9)从流固耦合动力学、紊流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山区沿河公路洪水毁损过程及机理、路基冲失机制、路基缺口形成机制。以河道洪水毁损山区沿河公路承灾体机制研究为基础,遴选典型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指标,并进行指标分级量化后,进行山区沿河公路主要承灾体易损性分析。10)在山区沿河公路水毁风险评价单元划分的基础上,对山区沿河公路线形评价单元在潜在多灾种作用下的危险性评价给出了危险度计算方法。对山区沿河公路评价单元综合易损性和潜在公路灾害损失分别给出了易损度和潜在损失估算方法。针对山区沿河公路水毁风险评估,耦合危险度、易损度和潜在公路灾害损失得出了山区沿河公路水毁风险计算的隐式表达式,并就水毁风险评估的显式计算模型进行了探讨。11)强调以水毁风险评估为代表的非工程性减灾手段的重要性,得出了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减灾系统框架体系,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系统总结了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减灾措施的研究现状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从山区沿河公路养护工作创新意识和基于水毁风险评估的灾害预警两方面探讨了山区沿河公路非工程性水毁灾害减灾措施。针对山区洪水、泥石流灾害毁损沿河公路的作用特征,从山区沿河路基曲面型路基防护结构扩展了工程性减灾措施。
其他文献
班主任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对整个班级显得尤其重要。班干部的培养在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一群优秀的班干部会让班级气氛融洽,增强班级凝聚力,还能减轻班主任老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一技之长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青睐。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用技术课程正式列入了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随着改革的
无人机遥感图像具有高灵活性、高危地区探测、高分辨率、低成本以及高效率等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城市规划、地理测绘、环境监察等多个方面。为了扩大视野,更好的分
在现代导航系统中,捷联惯导系统能提供加速度、速度、位置、航向和姿态等多种导航信息,可靠性高且自主性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误差会不断累积;GPS系统也能够提供高精度速度位置
加强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永恒的主题,不同的管理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的管理方式也不同,对不同工作成熟度的教师,学校管理者应采用不同的具有个性化的管理方式,以追求管理的
本试验以泰和乌骨鸡为动物模型,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酪氨酸(Tyr),采用不同形态学方法,鉴定参与酪氨酸代谢和黑色素生成的主要细胞类型。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
【目的】糖尿病神经病(diabetic neu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积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其中以后者最为常见,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本文以部分中国小学生、泰、越留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以汉语语法项目中使用率高、应用广、种类繁多的可能补语为研究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语料分析、问卷
清代对地方的控制手段在总结历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适应了清朝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剧增的社会历史现实。清代对地方的控制分为官方和非官方两大主体,其中官方主体主要是州县
从"内容取向"转为"过程取向",是当代我国课程变革及其研究的重要走向。过程取向的课程变革研究在研究内容上,采用多层面协同的变革策略;在研究方法上,以更具情境性、复杂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