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yc在噪声条件下对耳蜗毛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感音神经性耳聋已逐渐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过度的噪音暴露可导致内耳机械性和代谢性损伤,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最终可导致噪声诱导的听力降低甚至缺失。然而,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为特化终末细胞,损失后其再生能力十分有限,这也是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原因。因此,发现新的哺乳动物内耳调控基因,阻止诱导毛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很可能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带来曙光。原癌基因c-myc是快速早期反应基因,其编码的细胞核蛋白调控细胞周期由G1期进入S期。通常认为c-myc基因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此外,据报道静止细胞重返细胞周期过程中,c-myc基因起到募集转录因子的重要功能。该基因虽然如此重要,但在哺乳动物耳蜗中的研究却未见报道。因此,阐明c-myc基因在耳蜗中的作用为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再生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探讨c-myc基因在噪声条件下对豚鼠听功能及耳蜗毛细胞形态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含c-myc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c-myc-EGFP),并通过耳蜗冰冻切片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转染后c-Myc表达量的变化。于噪声暴露前4天通过耳蜗显微注射术将Ad.c-myc-EGFP注射入豚鼠耳蜗鼓阶内,并以空白腺病毒载体(Ad. EGFP)做对照。将各组豚鼠暴露于110 dB SPL的白噪声,频谱分析能量集中在0.25-6.4kHz,主要集中在4 kHz左右,8 h/day,连续7天。分别在噪声暴露前及噪声暴露后的第7天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豚鼠听功能的情况,并利用基底膜铺片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耳蜗毛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通过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探讨噪声对哺乳动物内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利用实时定量PCR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通过Tunel染色评估凋亡在噪声性损伤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筛选到的目标基因在耳蜗中的表达与定位,从而推测c-myc基因在噪声条件下可能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成功构建了Ad.c-myc-EGFP腺病毒载体,并证明它可以有效干预耳蜗内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体内实验观察了c-myc基因对耳蜗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相同噪声暴露后,Ad.c-myc-EGFP注射组听阈提高显著低于Ad.EGFP组;Ad.c-myc-EGFP注射组外毛细胞形态改变及纤毛缺失率明显低于Ad.EGFP注射组;扫描电镜观察亦表明Ad.c-myc-EGFP注射组外毛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小于Ad.EGFP对照组。本实验进一步利用基因芯片探讨噪声所致内耳分子的变化:噪声可以导致539个基因发生变化,其中279个基因上调,260个基因下调。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系统、应激、生物代谢、节律调节及凋亡等相关基因。实时定量PCR鉴定了差异基因倍数大于5倍以上以及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基因,结果表明9种基因与基因芯片的趋势相一致,上调的有Reg3b,Lcn2,Nob1,Serpina3n,Hamp,Lbp,C3;下调的为Myh4,F2。Tunel染色观察表明:噪声可以诱导耳蜗内、外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发生凋亡。因此,我们推测c-myc基因在噪声条件下对豚鼠听力及耳蜗毛细胞损伤的推迟作用很可能是由于c-myc基因上调了保护性基因而下调了诱导耳蜗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而发挥作用,但c-myc基因与这9种分子在耳蜗细胞内的具体调节方式及作用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阐明。此外,我们进一步利用免疫组化观察到Nob1基因编码蛋白在噪声暴露后大鼠耳蜗内呈阳性表达,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螺旋神经节和内、外毛细胞;血管纹细胞也有少量表达;而噪声暴露前耳蜗内未见Nob1蛋白的明显表达。因此,推测Nob1基因作为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耳蜗内基因的调控,是一个新的内耳调控基因,其作用及功能有待深入研究。【结论】c-myc基因减弱了噪声诱导的豚鼠听功能损伤及毛细胞形态的改变,并可能通过调节Reg3b,Lcn2,Nob1,Serpina3n,Hamp,Lbp,C3,Myh4,F2基因及凋亡相关分子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经济的增长使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量不断上涨,畜牧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品质都在稳步提升,极大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但畜牧产业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畜牧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对维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该文仔细分析了畜牧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畜牧生产;环境污染;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B  doi:
研究背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领域中开展最多的一种主流手术方法,愈来愈多的近视眼病人选择和接受了这
充足的现金流是维持医院稳定运营的基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绝大部分的民营医疗机构停诊,进而威胁到各家医院原本稳定的现金流.疫情期间如何管理好医院的现金流,使大家平
目的:观察四疗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疗效。方法:将116例14C呼气试验或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慢性胃炎或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B组6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前言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术后远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理主要与白内障术后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1ens epithelial cells,L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文化事业新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对具有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意义和价值的中国武
研究背景角膜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不可逆性角膜盲的最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和免疫耐受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