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市场正式与非正式部门的合作——基于经验分析与吉林、重庆两地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de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市场上持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物、特质性风险以及非生产性借贷等四大问题,直接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上供求之间的严重脱节,也使农村信贷市场距离完全竞争市场相当远。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促使规模相对较大、以盈利为目的的正式金融机构不愿承担甄别信息所需的交易成本,不愿向经营规模小、缺乏信息透明度、抵押品严重不足的农村借贷市场提供贷款服务。与正式金融的状况恰恰相反,非正式金融在农村借贷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等多方面优势,可以有效地克服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四大问题”并实现对农村信贷需求的有效满足,同时完成对正式金融信贷缺口的填补。既然在农村市场上,正式金融具有资金规模优势,非正式金融具有信息优势。能否通过某种途径将两者连接起来?实现二者的合作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不断有学者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  农村金融市场的“四大问题”在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这些问题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中国农村金融的制度安排必然表现为正式金融的“有效供给”不足与非正式金融的长期存在及其“供给优势”,而若想彻底解决农村、农民融资困难的现状,必须完成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合作,此为中国农村金融安排的一般逻辑。  本文试图运用传统经济学理论模型、历史经验、国际经验以及国内案例调查分析等不同方法对中国农村金融安排的一般逻辑予以论证。  首先笔者构建出农村金融市场安排的一般市场逻辑并运用传统经济学理论模型对该逻辑进行整体论证。随后笔者进行大量历史资料以及国际经验的整理,从经验总结的角度对农村金融安排的一般市场逻辑进行论证;接下来对构成一般逻辑的三个维度分别加以论证。第一,通过现状描述以及东北农村案例的分析论证正式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第二,通过对重庆农户借贷行为的统计性描述论证非正式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存在必然性”;第三,通过中国吉林梨树两部门合作的案例分析,论证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在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存在优势互补的情况下,实现二者之间的合作对于解决中国农村金融问题将更有效率。
其他文献
农户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程度是衡量农村金融市场是否活跃、农村金融体制是否完备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从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两个角度都说明我国农村金
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大规模城市居民贫困问题面前,我国既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用来对付今天的贫困危机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为城市贫困居民能够得到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我国制定了城
  不良资产不但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包袱,而且,如不能实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局部和全国性的支付风险,金融危机也随时可能发生。而制度经济学作为一门以制度为研究对象
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革,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研究学者已经关注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现象,并从经济结构
乡镇企业的崛起曾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当人们在思考它的发展时,本文把目光投入到了乡村私有企业员工的社会保护问题上。乡村私有企业员工不仅要承担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
介绍了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战略、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的做法.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测预警、技术指导服务和创建绿色防控农产品品牌,探索
期刊
  本研究的主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并以广东珠江三角洲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  我国的城市化实践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当中亦出现了系列急待解决的,被称为“
《硅酸盐矿石和硅酸盐产品》这部分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并不能算是重点,许多教师对这节内容的处理都是作一个简单介绍,而周健老师的上课,让我们共同尝试、体验了一次全新的
围绕着沙尘暴对京津地区的严重威胁,我国政府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通过造林营林、草地治理等措施发挥农林业的外部效益,改变京津风沙区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提高京津地区居民